與尿素、二銨等原料相比,我國復合肥一直以內銷為主,出口數量不多。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東盟國家巨大的農資市場潛力逐漸被業內看好,出口量也逐年增多。來自海關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廣西口岸對東盟出口化肥大幅增長,達到了36.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3%。
另外,中國與東盟簽署的《貨物貿易協議》今年以來開始生效,包括化肥在內的7000種商品可享受“零關稅”,更讓不少人對東盟農資市場的潛力寄予厚望。
化肥出口東盟前景廣闊
東盟諸國大多數是典型的農業國家,對肥料的需求量大,而且中國的肥料產品出口頗占優勢。
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建文介紹,受到資源限制等因素的制約,東盟各國化肥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產品。而近年來我國的肥料則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態,去年全國化肥產量超過5800萬噸,但是消費能力則顯得嚴重不足,只有5200萬噸左右。這給我國向東盟出口肥料提供了條件。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也認為,近年來我國對東盟的化肥產品出口日益增多,主要是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東盟各國自身對農資產品有內在的需求;二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促進了我國同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三是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嚴重,也迫切需要出口來釋放國內過剩的產能。
據了解,東盟與中國有良好的貿易合作基礎,其中化肥的貿易一直呈現上升的勢頭。特別是尿素產品,目前中國已經取代了中東、俄羅斯等國家,占據了東盟市場大部分的進口份額。
中國—東盟農資商會副會長、中農集團副總裁郭雁民表示,除了尿素等傳統的單質肥料之外,目前在東盟一些附加值較高、競爭激烈的復合肥市場都出現了中國化肥企業和產品的身影,并且得到了較快的增長。
他介紹,從2010年上半年月的出口統計看,中國出口復合肥排名前5位的國家,有4個是東盟國家。雖然許多東盟國家都是農業國,但其化肥工業起步較晚,技術水平普遍落后,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以越南為例,它是東南亞最早從中國進口化肥的國家,該國目前僅能年產100萬噸尿素、250萬噸復合肥,遠未達到其國內用肥需要,每年還需進口尿素150萬噸至180萬噸、磷酸二銨70萬噸、復合肥20萬噸。
下一步或直接投資建廠
目前,我國出口東盟的復合肥企業中,大多數是來自西南地區的磷復肥企業。
據了解,對東盟國家而言,我國的高濃度磷復肥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出口到東盟市場銷售比在國內銷售可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郭雁民介紹,西南地區的高濃度磷復合肥企業比國內其他地區的企業具有許多突出優勢:一方面,工廠離出口口岸近,便于出口運輸;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區位優勢,便于同東盟銷售商溝通。
目前,西南地區一些高濃度磷復肥企業已確定以出口東盟為主、內銷為輔的市場策略。有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復合肥出口東盟數量的增多,我國復合肥出口數量偏少的現狀有望得以改變。
對此,郭雁民還建議,下一步可選擇有條件的東盟國家,在當地進行高濃度磷復肥的投資建廠,以節省更多的成本。同時,企業還要挖掘自身潛力,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以提升產品在東盟市場上的競爭力。
據介紹,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化肥行業合作的不斷深入,中國一些企業也開始關注和調研在資源開發方面和東盟國家進行合作,因為許多東盟國家的資源都比較豐富。例如泰國、老撾富含鉀資源。在泰國東部的呵叻高原蘊藏著豐富的鉀鹽資源,高原的內部結構簡單,地勢平坦,鉀礦規模大,并延伸到鄰國老撾。其中,班內那空地區可開采的鉀礦儲量大約為8340萬噸;沙空那空盆地烏東塔尼的鉀石鹽儲量為2500萬噸,其中已有1600萬噸確定含有25%的氧化鉀。
由于占據有利的區位優勢,廣西本地的化肥生產商早已將目光投向了東盟市場。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均有尿素、復合肥、硝酸銨等品種均有銷往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但總體出口量仍顯不足。
不過,除了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區)之外,其他地區的復合肥廠家進軍東盟市場的腳步則稍顯緩慢。南方農村報記者詢問了廣東幾家企業負責人,他們均表示暫未有肥料產品出口東盟。“東盟國家的肥料售價總體還是不高,我們受制于資源因素,成本偏高,加上運輸成本便顯得不合算!币晃粡S家負責人介紹。不過,也有企業表示,隨著產能與質量的提高,他們會逐漸考慮拓展東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