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轉方式”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國民經濟各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市場要求配套的石化行業提供物美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
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產品結構仍以中低端產品和通用產品為主,高檔、專用產品比例較低,高端產品的需求空間逐漸加大,供需呈現出了明顯的產品檔次結構性差距,尤其是油品、農藥、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石油和化學工業上中下游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都存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原料路線優化改造的問題,需要盡快推動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滿足相關工業領域和社會發展對中高端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筆者認為,調結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品結構調整。一方面傳統產品產能過剩,如焦炭、甲醇、電石等,過剩的產能都在50%以上;另一方面技術含量高,性能好的產品市場短缺,需要進口。如煉油行業, “十二五”期間,我國原油進口量仍保持增長,資源的多樣化、多渠道是煉油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新建和現有煉油裝置必須適應這個形勢,能吃“雜糧”。另外,目前我國汽油和柴油總產量約2億噸,其中達到歐III標準的只有40%左右,達到歐IV標準的只有2%左右。《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十二五” 期間要投入1000多億元對煉油裝置進行改造,增加脫硫裝置,滿足社會對油品的要求。
——原料結構調整。 煉油行業,我國原油進口量仍將保持增長,資源的多樣化、多渠道是煉油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新建和現有煉油裝置必須適應這個形勢,要改造現有裝置,能夠煉高含硫原油。
氮肥工業,對于煤頭企業,進行原料煤路線的改造,主要是實現原料煤本地化;對于氣頭企業,鑒于目前天然氣調價,與煤頭企業相比,已失去競爭力,氣頭的改造勢在必行;對于個別油頭企業,油改煤更是刻不容緩。
磷肥工業,隨著我國高品位磷礦的日益減少,磷肥工業的生產必須適應使用低品位磷礦的形勢要求,一是要進行現有工藝生產裝置的改造;二是要新上或改造磷礦的選礦裝置,提高礦石品位。
石油化工,煉油裝置原料變化必然帶來石化原料的變化,石化裝置也必須適應這個變化,另外現在很多石化生產裝置的制氫部分還是以油為原料,應該進行油改煤的改造,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動力結構調整。目前企業的動力結構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鍋爐壓力等級低,蒸汽利用率較低; 二是企業動力裝置與工藝裝置不夠匹配,很多企業存在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的情況;三是企業內部動力裝置與外部供應條件不夠匹配;四是動力原料結構不合理,如原料煤和燃料煤混用。為了提高裝置的利用率,應該進行裝置的合理改造。
——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企業規模偏小,產品配套性差,產品相互之間關聯性弱,很多企業沒有核心產品,靠天吃飯。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開展三方面工作:加強自身的改造,內部整合;實行企業間兼并重組;以新建裝置淘汰老裝置,實現產業升級。
——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由于歷史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不合理。東北、西北地區原油加工能力超過市場需求,成品油需要大量外運,時常出現華南、西南和華東地區鬧“油荒”現象;部分地區化肥、電石、甲醇等煤化工企業既遠離煤炭產地,又不靠近市場,原料和產品均需長距離調運,不僅提高了銷售成本,而且造成局部地區運力緊張。農藥原藥、涂料、染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以及華北地區,需要面向廣大中西部地區進行遠距離銷售。
此外,相當一部分老企業隨著城市的發展已處于居住區包圍之中,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需要進行搬遷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