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7月15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的第二屆全國農藥行業環保技術交流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農藥行業環保政策體系已經初步成熟,工信部已經建立農藥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政策實施體系,環保部制定的《農藥建設項目環評技術導則》即將出臺。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認為,在這些政策的引導下,環保化將成為農藥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優勢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工信部將推動實施農藥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建立技術信息交流平臺,引導地方政府將資金向企業的清潔生產技術項目聚集。目前,工信部已經初步制定了生態設計產品標識制度,將按照企業自主聲明、第三方機構評定、政府授權標識的方式,推動農藥產品原料選擇和配方設計上的環保化;全國各地已經建立了清潔生產審核的組織推進體系。另外,工信部將對部分符合清潔生產推行方案要求的先進技術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據了解,即將出臺的《農藥建設項目環評技術導則》強調了企業關停或搬遷后的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地下水等生態環境要素影響因素的識別等,并歸納了溶劑、原輔物料等8項評價因子,進一步完善了清潔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將使各地環保部門形成統一的環評尺度,為企業投資建立科學的依據,從而推動農藥建設項目環保水平的提升。
環保部環境規劃研究院葛察忠說,自環保部2007年發布《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目錄》以來,列入該名錄的農藥產品達到27種,約占整個名錄(截至 2009年)的9%,加速了高毒農藥品種的淘汰進程,為國家調整農藥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提供了依據。接下來,將進一步結合產品的產排污強度和產排污總量完善《目錄》。
羅海章認為,眼下,農藥企業在提高環保水平時面臨著資金、技術和不合理的競爭平臺等因素的制約,但絕大多數企業已經樹立了環保觀念,隨著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農藥行業環保化將迎來良好的政策環境,產業結構調整也將因此得到進一步深化,優勢企業會迎來新的機遇。
在此次會議上,企業和專家將就草甘膦母液回收處理技術、吡蟲啉“三廢”綜合治理焚燒技術等行業重點環保技術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