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夏收夏種的黃金時期,各地的農資市場供銷兩旺,大量的農藥、化肥、種子等農用生產資料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了鄉村,這為農業的增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農民的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假冒偽劣的“問題農資”并未銷聲匿跡,而是化整為零地繼續向農村市場滲透,有的商家還變換花樣非法牟利。針對當前依然比較魚龍混雜的農資市場,亟待政府相關部門對“問題農資”既要敢于“亮劍”,又要善于“亮劍”。
“問題農資”的出現,首先自然歸根于利益驅動的結果,尤其是最近幾年,在國家惠農政策的大力鼓舞下,各地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一些不發商販認為這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于是不擇手段地制假售假,結果致使“問題農資”的投訴一直居高不下;同時,這也與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打假一陣風、維權不及時等也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亮劍”問題上,筆者認為:第一,必須做好農資經營網點的布局和資格審批工作。供銷、農業及工商等部門要進行共同協商,搞好實地調查,按照“科學規劃、便于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合理布局網點,對符合條件的網點,由工商部門出具實地調查表和供銷、農業部門出具資格審查表后,方可辦理營業執照;切實糾正在鄉鎮人口密集區網點過多,邊遠鄉村網點過少的空白,導致不法商販借為農民自組貨源擾亂市場的混亂局面,以維護合法經營者的正當利益。第二,必須完善農資商品質量定向監測機制。不僅要加強配合,建立與技監、質量抽檢機構等部門的定期聯系制度,營造和諧的執法環境;而且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質量定向監測方案,加強對基層執法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定期聘請專家學者傳授農資識假鑒別知識,提高質量監測能力。第三,必須加強農資行業組織建設,增強農資企業自律和健康發展的意識。通過成立企業信用協會農資分會,加強農資經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提高農資經營企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協調、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協會要極力配合供銷和農業部門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廠農直銷模式,扶持一批經營規;、調劑快速化、指導田間化、服務農家化、護農誠信化的“三農”企業,真正讓農民購買放心,播種安心,收獲舒心。
當然,在“亮劍”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都會或多或少地遇上一些阻力,感到一些壓力,不過只要“問題農資”能夠得到遏制,只要我們的農民朋友流汗不流淚,吃點苦,受點累,那都是值得的,也會得到各方首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