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農資公司帶領一干人馬,來到當地一最大的村莊,找到村官想借用村里的會議室,義務為村民舉辦一次科普講座。當然,也順便宣傳一下自己經銷的產品。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好事,卻遭到了村官的拒絕。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
一是村官不重視農業生產,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過去每個村里都有技術員,專門負責指導農民田間管理、林果管理、病蟲防治等有關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可眼下這一重擔主要落在了農資經銷商身上,他們承擔起了這種社會責任,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他們往往卻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得不到村級政府的支持。致使這一工作難以開展,難有作為。過去村官不顧客觀實際、盲目催收催種,搞得農民非常反感。如今,村官又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對一些農業技術或新產品甚至持懷疑、否定態度。這對于今后的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都是極為不利的。
二是科普下鄉就是推銷產品。現在很多廠家、經銷商往往打著科普下鄉的旗號,進行產品推銷,不能真心實意的為農民服務,不能把真正質量過硬的好東西推薦給農民。這種推廣往往不是按照科學、價值最大化去推廣,而是按照自己產品的特點,從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發,甚至過分夸大產品功能,還甚至不惜打擊別人的手法來達到自己推銷的目的。很多農化服務隊,一邊是專家講課,一邊是推銷產品,場面搞得很熱烈,但說白了就是一場產品促銷會。再加上,很多推廣人員自身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只是照本宣科,推廣的東西缺乏針對性,農民使用后,效果不理想,特別是產出比不成正比、或產出比大打折扣。多花了冤枉錢,加重了投資負擔。
三是這種單純的產品促銷會給騙子有機可乘。像去年山東省日照市就有數十個鄉鎮、幾十個村莊的農民被同一批假冒化肥欺騙,造成了巨大損失。這些造假、賣假者,就是利用了村官在村里的威望,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由村官組織農民參加聽科普講座的形式,隨機把大宗的假冒劣質化肥推廣給來參加聽課的農民。
因此,無論肥企、還是經銷商,應把承擔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為農民搞些實實在在的服務,只要你手里有質量過硬的產品,有實實在在的真技術,最終就一定會受到農民的歡迎。任何短視、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做法,都是無濟于事的。越是經營困難,越是大環境混亂,誰越能率先站出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真心為農民服務,誰就一定會率先占得先機,贏得人心、贏得市場。厲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