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各地農作物頻頻大面積暴發病蟲害,而作為救災物資的農藥品種往往因庫存不多,造成產品嚴重脫銷,使大片作物減產甚至死亡。對此,業內人士曾多次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建立農藥淡儲制度以備救災之需。
然而,南方農村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不少企業反應冷淡,認為“現在搞農藥淡儲沒有必要,企業也沒有部署相應的儲備任務”。
呼聲
儲備不足病蟲害暴發難御
據了解,當前不少農藥生產企業按“以銷定產”經營,一般不會去做專門的儲備。鄭州農達生化制品廠經理張保峰告訴記者,該公司產品一年四季都在生產,沒有所謂淡季、旺季之分,大部分時候都是零庫存。
南通金陵農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曉翔表示,往年一般會根據市場情況相應儲備一些產品;但今年的農藥市場形勢尚不明朗,考慮到運營風險和儲存成本,公司暫無儲備打算。
“現在搞儲備都是企業自覺的行為,政府并沒有參與。”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志軍韋志軍表示,政府不重視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而企業去搞農藥儲備,會面臨極大的風險。他認為,政府搞淡儲是必要的,由于病蟲害的突發性和暴發性無法預測,不僅要淡儲,平時一些殺蟲劑、殺菌劑的儲備也很關鍵。
然而,由于需要自行承擔市場風險,大部分情況下企業做儲備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廠家和經銷商不會完全定位在應急救災方面,一旦大面積暴發病蟲害,政府沒有做儲備去平抑價格,吃虧的肯定是農民。”
韶關市植保公司總經理鄒學寶表示認同,去年8-9月份粵北地區水稻二化螟僅是偏重發生,市場上相應的農藥產品就險些供應不上,如果碰上病蟲害暴發,救災農藥儲備不足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損失。他希望政府能夠對企業儲備農藥予以資金上的扶持,如放寬貸款、貼息等。
據悉,為應對病蟲害大暴發,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也曾多次上書工業與信息化部,呼吁建立農藥淡儲制度,并建議在行業協會信用評價的基礎上建立農藥企業融資擔保基金,便于調動農藥企業承擔淡季儲備的積極性。
爭議
儲備并非最佳應對之策
然而,不少業內人士并不以為然。江門市新會園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經理黃忠認為,病蟲害防治牽涉面太廣,暴發大面積病蟲害不能完全歸咎于沒有做好儲備,關鍵在于有沒有提前預防、有沒有用對藥、配套的防治技術能否跟上。目前,很多農民對病蟲害缺乏防控意識,總依賴于當地政府或植保站的預測或通知,而如果政府發布信息錯誤或者不及時的話,往往就會延誤病蟲害防治的時間。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農藥行業混亂,不少非法廠家渾水摸魚。據悉,2008年全國生產農藥的企業達4000多家,但其中獲得國家行業準入的合法生產企業僅為1800多家。廣州市瑞豐年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榮俊指出,市場上充斥的假冒偽劣產品才是導致病蟲害暴發的主要原因。
“潛在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黃榮俊說,這類產品用多了會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而一旦病蟲害暴發,很可能就出現用正規農藥也沒有防控效果的情況。
此前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農藥行業分析師徐洪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農藥行業的弊病不在于儲備,而在于流通環節太混亂、經銷商太多太雜,經常存在不良競爭和無效流通,導致了生產企業的農藥難以及時到達農民手中。而農藥使用的季節性卻非常強,病蟲草害的有效防治期最長也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低效的流通體系才是發生大規模病蟲害時農藥供應不上的罪魁禍首。
徐洪志認為,要想改變農藥生產過剩和供應不足的怪病,就要減少農藥的流通環節。國外也沒有實行農藥淡季儲備機制,只是他們的流通環節更簡單、更有效而已。“因此,目前的重點應該是加強市場監管,不要讓假藥大行其道。”黃榮俊表示。
問題
政策扶持操作不容易
據了解,我國上世紀90代初曾建立面向農藥企業的農資淡季儲備資金制度,但該制度隨著原化工部的撤銷而隨之取消。近年來,化肥的淡儲工作日趨完善,但農藥淡儲工作卻沒有受到重視。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農藥與化肥不同,下一年所需的化肥類型和用量基本可以預測,化肥淡儲有政策支持,企業樂于做。而農藥的需求量則取決于下一年發生病蟲草害的具體狀況,這給農藥的存儲帶來了操作上的難題。“企業搞農藥儲備的門檻是很高的。”黃榮俊表示,資金的周轉上不說,農藥的使用還受制于有效期短及防治的季節性特點,“如果沒有暴發病蟲害,囤積了那么多的產品對小企業的影響是致命的。”
黃忠認為,即便是同一種病害,往往也有十幾種藥可以防治,藥物選擇也是難題。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農藥產品都儲備,否則會造成資金和產能的巨大浪費。
此外,農藥的使用畢竟會涉及到環境污染、人畜安全性等一系列問題,政府在制定農藥相關政策上也就顯得非常慎重。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輝也表示,國家在這方面對農藥行業的管理非常嚴格,僅次于醫藥行業。
而農藥行業產能過大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2008年全國生產的農藥產量達190多萬噸,而國內農藥總需求僅為30多萬噸左右。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吳君揚處長表示,與化肥淡儲制度有所不同,農藥淡儲制度將定位在應急救災的基礎上,順帶起到扶持企業發展的作用,目前相關政策尚在研究和聽取意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