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放開化肥流通市場之際,中國最大的化肥供應商試圖擴大對農資流通渠道的控制。
來自湖北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即將以出資入股方式,入主湖北農資公司。 此前,中農已經把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在內的多家省級農資公司收入麾下。
中農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以下簡稱“供銷總社”)直屬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地方各級農資公司則掌握著中國最主要的化肥流通渠道。此前的8月底,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意在打破當前化肥流通渠道國資獨大的格局。
種種跡象表明,中農正在供銷總社的推動下,以收編省級農資公司的方式,發起一場化肥流通渠道爭奪戰。
中農擴張版圖
9月3日,中農與湖北省供銷社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中農將采取出資入股方式,入主湖北農資公司。
中農入主之后的湖北農資公司將改組為“湖北農資集團”,湖北省方面將“力爭在9月份完成工商登記注冊手續,以便湖北農資集團能夠在10月份正式掛牌成立”。
不過湖北農資公司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中農與湖北農資的具體股權分配比例和合作項目正在商談當中。中國供銷總社宣傳處一位人士對本報稱,“目前中農與湖北之間只是粗線條的戰略合作框架,還沒有達成具體的股權分配方案!
湖北農資公司是湖北省供銷社的全資直屬企業。中農則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直屬企業,主營從事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出口貿易和批發分銷。中農年銷售額400億元,注冊資本1.2億元人民幣,總資產146億元人民幣,機構網絡和業務覆蓋全國,是中國最大的化肥供應商之一。
湖北省供銷社人士對記者表示,湖北化肥資源富磷、少氮、缺鉀,而中農是俄羅斯鉀肥的中國代理商,擁有資金、渠道、資源等多種優勢。因此,中農入主湖北農資公司將是雙贏的合作。
根據這份“粗線條的戰略合作框架”,中農將重組湖北農資公司。重組之后,中農集團加大對新公司的資本投入和鉀肥等資源投放力度;湖北農資將利用中農優勢,推進56個縣級農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改善農資供應結構。
此前湖北省政府亦承諾,對改制重組后的湖北農資集團實施契稅優惠政策,對改制重組后的公司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給予資金、用地、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實際上,這不是中農的第一次收編行動。
2008年1月,中國農資集團公司、山東省供銷社、山東省農資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國農資集團公司總部簽署《增資擴股協議書》。中農集團公司以1300萬元出資額度。成為山東省農資有限公司第一股東。山東省農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
2008年6月,中農與河南省供銷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農以增資擴股的方式重組河南省供銷社直屬的豫農農資有限公司,并獲得控股權。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農已經與河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20多個農業省區的農資公司建立了類似的“戰略合作關系”。如果不出意外,近期還會有多個省級農資公司將并入中農的版圖。
本報還獲悉,此前由供銷總社100%持股的中農已經引入平安保險作為戰略投資者。平安保險出資1億多人民幣,獲13%的股份。這筆戰略投資資金將為中農的版圖擴張行動提供支持。
流通渠道爭奪戰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農大舉收編地方農資公司,搶奪化肥流通渠道的意圖十分明顯。
8月24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取消對化肥經營企業所有制性質的限制,全面放開化肥流通市場,意圖打破由國有企業壟斷化肥流通的格局。
國務院1998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曾經規定,除各級農資公司和農業“三站”外,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化肥批發業務。事實上,各級農資公司壟斷了化肥批發經營權。
這一體制早已不適應化肥行業乃至中國農業的最新發展形勢,因此多年來要求改革的呼聲不斷,甚至早在這一規定出臺前,多個省份已經默認多種所有制企業從事化肥批發分銷業務。
而8月24日頒布的《決定》則將徹底顛覆各級農資公司的壟斷地位。供銷總社農資局、中國農資流通協會人士都表示,更多經營主體的介入,必將加劇市場競爭。“一些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發展服務理念、網點布局規劃等肯定面臨新挑戰,企業經營發展可能需要戰略性調整”。
如何迎接市場開放帶來的挑戰,成為農資公司關注的焦點。這些農資公司雖然都屬于供銷社系統,但資產和市場都按行政區劃分割自治。
這個狀況讓供銷社系統的人士“扼腕”,在他們看來,各級農資公司整合為一體,才能在失去壟斷地位后仍然保持競爭優勢。
中農無疑是最佳的整合者。一方面作為“國字號”農資公司,中農責無旁貸;另一方面,中農借整合地方農資公司,可以掌握目前中國最完備的農資流通網絡,從而在與競爭對手中國化工集團(以下簡稱“中化”)的競爭中,取得渠道優勢。
中農和中化同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化肥供應商,除了涉足化肥生產、流通外,還共同壟斷了化肥進口權。盡管外界批評中農和中化在化肥市場上形成了寡頭壟斷的格局,事實上這兩家農資巨頭在各個環節上一直處于激烈競爭的狀態。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表示,在國內流通方面,中農遠比不上中化。中農過去搞過幾次營銷試點,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化則利用原來計劃經濟時代積累的資金和人才建立了廣泛的經營網絡。
大規模收編地方農資公司后,中農將成為中國化肥市場的“老大哥”。中農不僅迅速擴大了資產規模,而且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彌補了此前在流通渠道方面的短板。
“中農資金、資源實力強,而湖北農資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當地已經建立了健全的銷售網絡!焙鞭r資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稱。
目前中農已經在吉林、遼寧等20多個。ㄖ陛犑、自治區)建立了800多個農資配送中心和18000多個農資連鎖經營店,經營輻射地域達1200多個縣,年經營各種化肥1600萬噸。
此外,武希彥告訴記者,中農正籌備上市。而中農在各省供銷社增資擴股做大產業,更便于將來上市。
借力供銷社改革
在市場格局醞釀變革的不確定期進行渠道擴張,中農采取了先發制人的策略。不過讓一些業內人士頗有微詞的是,中農大舉擴張的背后是官方的強力推動。
“中農入股湖北農資公司是基于全國供銷總社與湖北省政府的一個協議,入股是該協議的一部分!鄙鲜龊鞭r資公司人士介紹。
該人士所指的“部省協議”,是指今年2月,供銷總社與湖北省政府簽署的“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簡稱"新網工程")建設合作備忘錄”。
由供銷總社主任李成玉和湖北省省委書記羅清泉主持簽訂的這份“部省協議”,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即是“推動中農與湖北農資公司的戰略重組”。供銷總社承諾加大對湖北的資本投入和資源投放力度,湖北省政府則需要出讓新湖北農資公司的控股權,并對重組后的公司實施優惠政策。
事實上,供銷總社與湖北省之間的“部省協議”只是一個龐大計劃的開端。
供銷總社希望推動中國供銷社系統的資產整合,以改變目前供銷總社與各省、市、縣級供銷社“資產分割,市場割據”的狀態。一個具體的操作思路是:推動總社直屬企業參控股各省、縣一級的供銷社相關領域產業,“通過產權聯合打開市場壁壘,避免惡性競爭”。
就在今年“兩會”期間,供銷總社與多個省區簽署了類似的“部省協議”。6月3日,供銷總社與吉林省政府簽署“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合作備忘錄”。
而中農作為供銷總社的直屬企業,顯然是這一系列“部省協議”的直接受惠者。
不僅如此,在中農收編省級農資公司的同時,重組后的各個省級公司也在進一步收編縣級農資公司。
中農重組后的山東農資公司已經與各個縣級公司組建了新公司?h域之內的所有供銷社系統農資經營實體、銷售終端、物流設施等品牌和資產全部劃歸這些新成立的公司,統一調配管理。
如果不出意外,其他各個省也將復制山東模式,從而把全國供銷社系統的農資流通產業鏈整合到中農旗下,打造一個上下聯通、根系龐雜的農資流通巨無霸。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稱:“中央和地方農資公司都是供銷社系統內的資產,本來就是一家人嘛,由供銷總社出面推動中農入股地方農資公司,是中農迅速做大做強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