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目前中國復合肥產能已經遠遠超過市場容量。因此,未來若干年,中國復合肥產業應當迅速轉變增長方式,實施質量替代數量發展戰略。今后中國復合肥企業的貿易機會在于:提升產品品質,提高肥料利用率;開發具有多種附加功能的品種;改變傳統用肥觀念,矯正農資市場對復合肥的誤導。
科學研究表明,影響作物單產水平的因素很多。以國內主要作物玉米為例,制約其高產的主要因素依次為:水分缺乏—肥力低—挺立性差—土壤結構不佳— 玉米品種不良—雜草—病蟲害。如果消除上述制約因素,以美國的耕作水平,玉米產量可達30.7~36.3噸/公頃。而2002年世界玉米平均單產只有 4.34噸/公頃,其中美國8.16噸/公頃,中國5.02噸/公頃。2005年,中國玉米產量雖創下歷史新高,總產量達1.34億噸,但主要歸因于種植面積擴大,而單產水平仍維持在5.2噸/公頃。大幅提高玉米單產水平,對保障中國糧食和能源安全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需開發:能提高水利用率的肥料,高利用率肥料,改善作物挺立性的抗倒伏肥料,改善土壤結構的肥料,適應于優良品種需肥特性的肥料,具有防治雜草功能的肥料,以及利用無機肥代替農藥能抗病蟲害的肥料。開發這7類功能型肥料,應該是中國復合肥企業的商機。
目前大量施用高氮肥料、高濃度磷復肥、高品位復合肥,只是單純關注NPK養分功能,而缺乏全面營養管理,致使由過量氮、磷催生的農作物像人患肥胖癥、富貴病一樣,風吹易折(倒伏),霜打易凍,干旱易枯,細菌、病毒易侵入,甚至招致蟲蛾蠶食。當前農作物病蟲害呈重發趨勢,而當家農藥品種效果并不佳,這均與施肥功能失調有關。因此,設計具有特殊功能的肥料,調整養分結構,將植保中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與養分綜合管理相結合,并以養分綜合管理作為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增強作物體質,達到抗病健身的目的,是比用化學農藥殺蟲治病更為主動的方法。
另外,在中國,改變傳統用肥觀念,矯正農資市場對復合肥的誤導,也已是大勢所趨。這對復合肥企業來講無疑既是挑戰又預示著商機。
對復合肥的誤導之一是要求復合肥速溶、速散。當前,化肥市場的普遍共識是復合(混)肥必須盡可能速溶、速散,農民認為化學肥料應該是全溶、速溶,至少是速散的,否則就是假肥。研究表明,相同組分的肥料,顆粒越小,越速效,而大粒肥料則具有緩效性。據估算,緊密的、緩散的復合肥,比速散復合肥氮素利用率可提高3%左右。扭轉復合肥速溶、速散的觀念,就可每年創造約5億元的經濟效益,即相當于少流失26萬噸尿素的環境效益。正當國內許多復合肥廠千方百計使本廠生產的肥料能速溶、速散的時候,一些復合肥研究人員正在想方設法使我國出口日本、馬來西亞的緩釋/控釋肥如何不散開。國內、國外的觀念和認識差別可想而知。
對復合肥的誤導之二是養分越高越好。高氮復合肥目前在農資市場暢銷,25%的低濃度肥料及節氮肥料在市場上受到冷落。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就提出了“理想的完全肥料”的概念,認為“理想的完全肥料”應含有許多附加成分(包括有機質)。因此,25%~40%的中低濃度完全肥料、 15%~25%的營養型土壤調理劑、5%~15%的高有機質含量的有機-無機肥,是比高含量復合肥更好的肥料。施用高含量復合肥是給作物吃精粉、白面,越吃身體越弱。作物健康與人的健康一樣,需供應粗糧。
筆者認為,當前,中國復合肥企業的商機還在于技術的多樣性,即趨異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