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稻飛虱發生高峰期了,這幾天正煩惱,不知用什么藥才能徹底噴死。”5月12日,電白縣嶺門鎮農戶黃海說,用了很多藥效果都一般,現在嘗試用滅多威、硫丹、敵殺死及少量敵敵畏混配殺蟲。
農業部2005年一紙公告規定,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使用,它們的使命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隨后推薦的50個替代藥劑品種來完成。
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走訪了江門、云浮、茂名等地水稻產區及農資店,調查了解稻農使用高毒農藥替代品的感受、替代品市場推廣情況,以及窺探其背后是否存在價格虛高的成分。
農戶:價格偏高藥效卻低
針對水稻害蟲,就有16種替代農藥品種、33項配套技術,數量如此多,似乎應讓農民防治水稻害蟲時選擇自如、防治無憂了。然而,記者對云浮、江門、茂名等地的稻農和農資店的調查發現,像黃海這樣滿懷困惑的稻農有很多。
“用了這么多年,還是不知道哪種藥好。”云浮市新興縣東城鎮水稻種戶莫來年告訴記者,“甲胺磷禁用后,殺蟲快、藥效長、殺蟲種類多的農藥很少見。”
除了藥效難以得到農戶認可外,替代產品價格普遍偏高也讓水稻農戶難以接受。新興縣太平鎮種植大戶梁工說,自己每年都種水稻10多畝,利潤微薄,所以對種植成本非常敏感。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甲胺磷等高毒農藥禁用前,每畝用甲胺磷殺蟲只需50-60毫升,折算畝成本約1.5元,10畝才15元,而且效果好,可同時防治幾種害蟲。
但甲胺磷的替代產品,例如1瓶100毫升2%阿維菌素可噴施一畝水稻,售價15-20元,10畝噴施一次的成本達150-200元,高出原來的十倍。
“替代農藥產品易產生抗性,增加了用藥量和噴施次數,變相增加了成本投入。”莫來年嘆了一口氣。江門大光明農化有限公司廠長黃劍虹透露,目前有些高毒替代農藥,由于結構復雜、活性高,易誘發抗性,并在使用過程中有逐年上升趨勢。
廣州市道邦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經理吳邦燕說,目前市場上的中毒或低毒農藥,殺蟲機理與甲胺磷等高毒農藥不同,見效慢,這就需要農戶改變噴藥的習慣。“農戶仍然是‘以滅為主’,看見蟲才會噴藥。”
“高毒農藥毒性太高,前幾年因施藥中毒的人很多,禁用是好事,可一些新藥價格高的太離譜了。應該適當調低價格,回饋農民。”不少農戶反映。
有業內專家說,禁用高毒農藥被部分農民“懷念”,原因有二:一是這些農民素質不高,缺乏公德心,只要農藥便宜就用,自己家不吃打藥的果菜;二是這些農民缺乏科學用藥知識,看見替代農藥沒有原來的高毒農藥見效快,就加量使用,既污染環境又增加成本。
廠家:競爭激烈藥價難高
記者在調查中,農民更為集中反映的問題是農藥價格越來越高,他們甚至認為廠家利用被列為國家高毒農藥替代品的頭銜,趁機進行暴利銷售。為此,記者選擇阿維菌素進行成本分析。
據了解,對于非生產原藥的生產藥劑廠家來說,其生產產品的成本組成,包括原藥成本、加工成本、包裝材料成本以及其他費用等(銷售、推廣、辦公費、貸款利息等)。以生產1噸2%阿維菌素乳油(2%原藥、10%乳化劑、88%溶劑)為例,剖析其生產成本。
原藥成本:精粉原藥105萬元/噸(南京新天地化工有限公司5月13日報價),共需0.02噸,成本為2.1萬元;加工成本:1噸成品中含10%乳化劑成本為1500元,含88%二甲苯成本為6160元,加上人工、設備折舊等成本,估計加工成本不超過2萬元;塑料瓶、標簽等包裝材料成本約1萬元;其他方面的成本,因為比較復雜,難以直接計算。
據廣東惠千村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新興分公司5月13日報價,100毫升2%阿維菌素出廠價是10元/瓶,經銷商批發價為11-12元/瓶。因此,廠家銷售所得是9.5萬元,除去原料、加工、包裝費,還余下4萬元左右,這部分包括了運輸、推廣等成本。
廣西一知名農藥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企業生產某個產品,企業的利潤要在15%-20%,才能保證正常運作。目前生產阿維菌素,其經濟效益只能算中等水平,并不存在暴利。
“同類產品太多,廠家難以隨意抬高價格。”黃劍虹分析,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透明,不允許廠家這么做。另一方面,農戶經濟承受能力低,決定農藥不能像生活消費品一樣,想賣多高就賣多高;此外,農藥是剛性產品,季節性強。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如果因價格高,不能及時銷售,將影響資金的回籠,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替代產品價格高于高毒農藥,主要是因為以引進國外的為主,涉及到知識產權專利費用問題,農民要為其埋單。”南京農業大學院農藥科學系教授沈晉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畢竟開發一個新農藥需8-10年時間,成本為10多億元,投入很大。
大部分作用機理獨特、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價格確實比同類產品略高。但有零售商透露,其實這類好產品價格還是有下調空間的。“每包再便宜一點,就能多賣很多,利潤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