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全面加強“三農”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投入,取消縣及縣以下相關資金配套要求。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向主產區傾斜,加大對產糧大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財政獎勵和糧食產業建設項目的扶持力度。二要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每斤分別提高0.11元和0.13元。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增加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豬肉儲備,加強農產品市場調控。三要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中央財政擬安排補貼資金1230億元,比上年增加 200億元。繼續增加糧食直補。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范圍,實施油茶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130億元,比上年增加90億元。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農資綜合補貼…… ——摘自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就在今年兩會召開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于1月24日宣布,自1月25日起將除鉀肥外的國產化肥出廠價格和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這無疑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肥工業的最重要改革之一。這一改革也引起了參加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
這回真的“適時”了
來自化肥生產企業的代表委員說,他們都忘不了去年化肥價格坐過山車的滋味。
上半年,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帶動了硫黃、磷礦、鉀鹽等各種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國際化肥價格持續攀升,拉動國內化肥價格也隨之上漲。而在漲價的同時,化肥出口也開始激增。政府為保障國內農業用肥,數次加征特別出口關稅。高關稅基本堵死了化肥出口。接著,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向實體經濟蔓延,包括油價在內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普遍暴跌。化肥的國內市場也陣陣寒意,市場銷量下降,價格低迷。而這時,市場已進入用肥淡季。流通企業因懼怕危機導致價格暴跌拒不收儲,化肥企業頓時陷入嚴酷困境。由于國內磷肥企業在價格高位時進口了大量硫黃、鉀鹽,這些產品價格暴跌使磷肥企業出現了巨虧。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去年10月底對全國190家氮肥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各地停產企業達40家,停產面達21.1%。到2008年底,全國停產的尿素企業超過40家,停產的碳銨企業近100家。全國磷肥企業開工率不足50%,全行業虧損近156億元。
就在化肥行業遭遇到前所未有困境之時,國家多項關于化肥的救市和改革措施密集出臺。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適時將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一般貿易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1個月后,2009年1月24日,國家發改委根據國務院的批準,決定自1月25日起將除鉀肥外的國產化肥出廠價和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正式放開。
記者采訪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來自化肥生產企業的代表委員,他們說了一個共同的感覺:以前國家發改委曾多次表示要適時將化肥出廠價格推向市場,但一直也沒動靜,所以這次我們也沒在意。沒想到,這次這個“適時”竟來得如此之快,1個月的時間就真的推出來了。
當記者問到,現在推出這個價格改革方案,是否“適時”時,幾位代表委員都表示很適時。它標志著化肥生產企業從此結束了腳在市場,手卻被(計劃)束縛著的尷尬日子,從此可以放開手腳,真正在市場上見個高低了。政協委員武四海曾長期在化肥企業工作,他表示,近年來化肥生產用煤炭、硫黃、鉀鹽、磷礦石等主要原料價格已完全市場化,而且價格變化頻繁。面對原料市場的大起大落,化肥限價使得企業難以正常組織生產經營。這一切的一切,都逼得化肥價格需要盡快放開。這次的改革是化肥行業在“兩頭堵”的市場情況下期待了十幾年,特別是在目前國際金融風暴肆虐、企業難以支撐之時實施的,無疑是雪中送炭。
對企業有三大利好
來自化肥企業的人大代表、云天化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董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家開放化肥限價,對促進我國化肥產業的長遠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我們化肥企業來說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理順了上游原料和下游產品之間的價格關系,實現了上下游的市場化,有利于化肥企業按市場規律正常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促進企業和行業的長遠發展。二是化肥價格放開以后,有利于促進化肥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化肥價格放開以后,企業的生產成本可以通過市場來消化一部分,同時也要承擔市場需求和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通過市場的導向,企業必須努力節能減排,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全面開展技術創新,從原來的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技術創新型發展方式轉變。三是價格放開以后,有利于化肥企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化肥價格放開以后,化肥企業真正進入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優勝劣汰,這無論是對化肥企業內部結構的優化,還是化肥產業本身的結構調整,都將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問到企業將如何借改革利好渡金融危機時,董華代表告訴記者,當前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磷復肥企業普遍存在高價原料和高成本產品的雙重庫存積壓,全行業的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嚴重困難。去年下半年最困難的時候,云天化集團國際公司庫存化肥高達100萬噸,企業開工率降到了40%。隨著國務院批準的化肥實施市場調節價的政策出臺,毫無疑問,這對企業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恢復元氣健康發展,一定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董華代表又說,化肥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個過程。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化肥企業面臨的困難需要一段時間來克服。另一方面,農資綜合補貼機制的建立因涉及到比較復雜的農村問題,真正落實也需要一個過程。“建議政府對化肥生產相關優惠政策的調整,一定要和相關機制的建立相配套,循序漸進,逐步到位。化肥企業如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走出困境,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這是我作為化工系統的人民代表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我要把這些建議提到會上去。”董華代表說。
“三農”政策緊跟上
放開化肥價格,農民會不會擔心化肥價格過快增長?記者帶著這一問題采訪了來自產糧大省——河南省的政協委員們。河南綠色中原現代農業集團董事長宋豐強委員告訴記者,農民作為化肥的購買者,當然希望化肥價格越低越好。但正如“谷賤傷農”一樣,農民也明白“肥賤傷工”的道理。農民只是希望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國家多關注農民種糧的成本和負擔問題,要幫農民算好賬,別讓農民種糧收入不增加,這方面國家應該關注一下。關鍵還是要關注糧價,希望化肥價格的上漲與糧食價格同步上漲,否則農民承受不起。更重要的是,國家要綜合考慮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和糧食價格變動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實行農資價格上漲與增加農資綜合補貼以及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價等掛鉤機制,農資綜合補貼只增不減,以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
記者注意到,對這次放開化肥價格,政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近年來大幅增加對農民的直補資金,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建立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等等,無一不在為放開化肥價格做鋪墊。2月28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國政府網與網民在線交流時透露,今年政府將下決心繼續增加對農民的投入,主要包括:第一,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民生;第二,要繼續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去年對農民的各項補貼達到1030億元,今年將達到1230億元;第三,將投入400億元,實行家電下鄉、農機補貼和汽車下鄉;第四,要大幅度提高糧價。政府決定今年的稻谷收購價格提高0.13元,小麥收購價格提高0.11元,這些措施都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市場化要配預警機制
武四海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總結過去一年來化肥大起大落的經驗教訓,一個重要的感受是:必須建立我國化肥產業預警應急機制。當前化肥產業所遇到的困境,除了經濟危機的沖擊外,缺少化肥產業預警應急機制也是一個主要原因。當初國際市場近乎瘋狂之際,國內企業對國際金融危機將波及實體經濟的態勢缺少警惕,國內進口環節也存在問題,不能及時應對危機變化的情況,使得國內化肥企業在高位接下大量原材料,造成巨虧。同時,政府去年9月份不合時宜地上調化肥出口關稅政策,也說明對危機預警不夠。這些都造成了目前被動的局面。對化肥企業來說,這段慘痛的經歷得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就是必須建立我國化肥產業預警應急機制。國際市場上原油、硫黃、鉀鹽等化肥原料價格出現了幾倍、十幾倍的波動,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情況。而國內企業對這些原料的進口依賴程度又很大。化肥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又要求其價格不能波動太大,這就給化肥生產企業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估計國內任何一家化肥企業都根本無力單獨應對這一難題。因此,國家必須建立化肥產業預警應急機制,在市場研究、原料儲備、化肥儲備和建立應急資金等方面有所準備。舉全國之力應對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以保障我國化肥生產和供應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