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農業問題時,細致到了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每斤分別提高0.11元和0.13元。這顯示了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深切關心。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確保糧食安全不僅是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確保糧食安全不出問題,不但有利于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有穩固的基礎,而且有利于改善民生,擴大農村消費需求,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
支農,一向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光榮使命,農用化工企業是“三農”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一個被引用過多次的數據是,化肥對我國農業生產的貢獻率約為40%;在我國農業遭遇病蟲草害的情況下,農藥產品多次在除害保糧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近年來,受原材料等因素影響,以化肥、農藥為代表的農資市場經歷了一些波動,這不僅讓農民們感到吃不消,更讓農化企業頭痛不已。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增加對農民的補貼,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是農民的期盼,也是農化企業的夙愿。農民有錢了,才會加大農資投入;農業發展了,才會提升農資需求。因此,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來自涉農企業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農民增收問題。
對農化企業來講,這一陣子振奮人心的消息不少。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啟動了新一輪農村改革,提出允許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這給了農化企業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去年底,國務院出臺“國六條”,決定推進化肥價格機制改革,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又出臺了《關于改革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破除了化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主發展的障礙。今年2月,國家出臺的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著力強調提高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保障能力,并提出了完善化肥淡儲制度等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持農化企業調整結構,優化配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各地的代表、委員們還就構建農資政策扶持體系、建立化肥工業預警機制、完善糧食直補政策等問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不過,對農化企業來說,在借力國家政策的同時,更應潛心研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的步伐,改善農化服務的質量,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唯有如此,才能迎來企業與農民共同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