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鉀肥資源的進口商不應該通過壟斷的地位,把高價位的鉀肥轉移給農民和終端消費者。政府應該正確地干預氯化鉀肥庫存高的公司的經營行為,順應市場需求,推動打破世界鉀資源大國對氯化鉀價格的壟斷,爭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鉀肥需求國在鉀肥價格方面的發言權和應有的地位。鉀肥消費企業和消費者,應該根據國際金融危機的趨勢以及國際鉀肥消費的動向,認真地分析國內鉀肥的消費形勢,理性消費鉀肥。
最近由于氯化鉀的末端市場庫存減少,又有一批復合肥和硫酸鉀生產廠家需要開車投產,這時候我國主要氯化鉀進口商擁有的貨源變成了壟斷資源;隨著用肥季節的到來,一方面終端市場嗷嗷待哺,另一方面高價氯化鉀肥待字“閨中”。此時,有氯化鉀庫存資源公司的作為,就決定了氯化鉀肥市場的走向。
我們鉀鹽行業分會認為,擁有鉀肥資源的進口商不應該通過壟斷的地位把高價位的鉀肥轉移給農民和終端消費者。政府應該正確的干預氯化鉀肥庫存高的公司的經營行為,順應市場需求,開閘放水,為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證13億人口可持續吃飯問題的解決,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進而推動打破世界鉀資源大國對氯化鉀價格的壟斷,爭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鉀肥需求國而在鉀肥價格方面的發言權和應有的地位。同時國家也應該拿出相應的政策來對這些公司的經營進行適當的支持,最好能學習印度政府的做法,對重要的農資進行保駕護航,以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農業穩定了,也才能保證我國的全民經濟的穩定。
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進口鉀肥的性質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中國進口的鉀肥是以市場價格出售;印度的鉀肥進口完全是國家行為,不管以多高的價格進口,政府賣給農民的價格不變。按理說,作為可溶性鉀資源缺乏而土壤又急需要補鉀的我國,國家需要通過價格核定的手段來控制價格,但是這兩年,發改委價格核定成為虛設,造成國內鉀肥價格飛漲,國際鉀肥巨頭的價格應聲而漲。據了解,印度在今年3月底談判時可以任何價格向供貨商還盤,印度將以到岸價200美元/噸的價格向供貨商還盤,印度將是全球鉀肥大幅下降的導火索。而目前中國的進口商不會以任何低于目前庫存氯化鉀的成本的價格還盤,在2009年新貨到達之前,我國氯化鉀主要進口商堅持高價,將會產生如下嚴重后果:
(1)不利于全球鉀肥價格理性回歸下調;
(2)迫使農民堅持不用鉀肥和少使用鉀肥;
(3)影響我國已良性循環生產的農副產品的產量和品質——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將何以堪?
(4)如果印度在3月底4月初達成低價合同,會影響那些進了高價位的鉀肥,大批以氯化鉀肥為原料的復合肥廠和鉀化工企業將長期關閉甚至破產。
在目前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作為鉀鹽行業機構來說,我們愿意看到一個和諧的鉀鹽行業,為了使鉀鹽行業盡快進入和諧發展的軌道,我們建議:根據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高價氯化鉀庫存價格理性回歸,對高價位的鉀肥,其消耗鉀肥的生產企業,應該慎重,一旦全球的鉀肥價格大幅下降,就像磷肥行業因進了高價硫磺,引起整個行業大幅虧損,造成后果是嚴重的。所以,不能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給那些生產廠家和農民雪上加霜了!所以,我們的鉀肥消費企業和消費者,應該根據國際金融危機的趨勢以及國際鉀肥消費的動向,認真的分析國內鉀肥的消費形勢,理性的去消費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