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7年化肥價格的'癲狂之年'相比,2008年的化肥市場則更具有戲劇性。繼2007年10月以來的上漲趨勢,2008年上半年化肥市場仍然保持了攀升勢頭,其上漲的程度較2007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為此,國家重拳出擊,多項措施并舉意在控制化肥價格,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在國家政策調控和國際市場復雜變化的大環境中,2008年6月底,尿素價格開始在上漲和下跌之間輕微動蕩,在人們抱著僥幸心理對后市繼續看高的猜測中,卻與7月份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的全面暴跌的浪潮不期而遇。除了鉀肥價格保持堅挺外,從尿素的'穩中有跌'開始,到9月份硫磺價格的高臺跳水,短短幾個月時間,化肥市場被牽連經歷了'雪崩式的慘烈下跌'!來不及應對,化肥市場就從火熱的沸騰墜入寒冷的冰冷中。
這一年,緊張氣氛籠罩下的化肥市場,既經歷了價格一路沖高的心理預期,也經歷了價格直線猛落的心理考驗,其高起猛落的市場軌跡,使2009年的化肥市場呈現出 '冰火兩重天'的特點!
火熱的沸騰
2008年上半年,各種化肥價格仍然一路攀升。尿素價格從年初的1800元(噸價,下同)的高點上行至6月份達到2500元的新高點;45%硫酸鉀復合肥從3000元左右攀升至3600元; 64%的磷酸二銨則從4100元/漲至4800元的高點,同比2007年6月份的價格,均上漲一倍左右。(如文中圖表所示)
化肥價格上漲潮中,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成為上漲原因中最無奈的呼聲。煤炭價格從500元到1000元,硫磺價格從500美元至780美元,氯化鉀價格則從3000元漲至近4700元等因素,導致化肥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但是農民購買力不足,需求不旺,而同時由于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漲,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出口數量劇增,國內市場容量銳減,貨源緊缺的呼聲頻頻傳出,穩定國內化肥價格迫在眉睫。
為控制化肥價格的飛速上漲,1月,國家相關部門全國化肥專項檢查全面啟動,并重申尿素價格的'限價令'。從此時開始,控制化肥出口,穩定國內化肥市場就成為了國家化肥行業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然而,由于國際市場需求拉動,企業擁擠出口的趨勢并未及時得到控制。為此,國務院相關部門在2008年前四個月內,先后四次上調出口關稅,最高時達到100%特別出口關稅稅率。
至6月份,特別關稅的作用略有顯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我國磷酸二銨產量已經達到394.93萬噸,累計出口磷酸二銨64萬噸,而2007年同期產量為322.59萬噸,出口數量為95.8萬噸,產量增加,出口減少,留存在國內的磷酸二銨資源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余萬噸,而此時適逢國內用肥淡季,但是因石油、天然氣、煤炭、硫磺、磷礦石等主要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化肥生產成本繼續增加,同時受出口受壓與需求減弱的沖擊,企業限產、減產及停產率逐漸增多。
6月下旬,為保證秋季磷酸二銨的供應,化解旺季磷銨市場的供需矛盾,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實施了100萬噸磷肥淡季專項儲備工作,開磷肥專項儲備之先河。
但是,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內市場供需關系與價格攀高的嚴峻形勢,在國際化肥市場始終保持著上漲勢頭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高價危機日益嚴峻。
寒冷的冰凍
就在行業在國際國內市場沸騰的'漲勢'面前尋找機會時,很少有人覺察到,危機正在悄悄襲來。7月初,尿素價格在到達2600元'不可預料'的高點之后,終端市場的不買賬使尿素高價處于'價高和寡'的尷尬境地,市場無人托盤,觀望氣氛日益濃厚。7月下旬,一直支撐國內化肥價格高位運行的國際化肥市場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國際尿素價格略微回落,國際磷銨市場開始出現'漲中有跌'的形勢,而此時國內已進入用肥淡季,尿素價格在跌破2300元/噸的時候,除了復合肥受鉀肥持續高價5000元大關的壓力盤旋高位外,其他化肥品種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漲中有跌'的苗頭。
7、8、9月是市場變動的前奏,跌跌漲漲之間奏響了市場風險來臨的預警號,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風險來臨會如此迅速。
8月份,國際尿素與二銨價格均呈現下滑趨勢,國家100%關稅效應也開始盡顯無遺,9月份僅出口化肥28.9萬噸,10月份出口再創年內新低,僅12.4萬噸,同比下降90.7%,市場氣氛驟然緊張,企業心照不宣地悄然掀起一場'拋貨潮'。
9月份,國家再度延續特別關稅政策,尿素甚至執行達到150%的高關稅率,這完全封死了各類化肥的出口途徑。市場彌漫著恐慌氣氛,而此時,國際硫磺價格開始戲劇性地高臺跳水。3個月內猛跌90%,導致磷銨價格也急劇下跌35%,而企業因擁有的大量高價位硫磺庫存而虧損嚴重。市場形勢的急轉而下,除鉀肥價格仍舊保持堅挺外,其他化肥產品價格飛速下滑,價格走勢完全打破了市場'上漲看需求,下跌看成本'的市場規律。
相比之下,肥價的這一輪猛跌的誘因就似乎比較簡單,出口和內需的雙重減緩,行業面臨高價位、高庫存和低需求的多重壓力。而適逢金融海嘯的爆發,隨著金融危機逐步滲透到實體經濟,全球經濟發展步伐減緩,需求下降,國內國際化肥市場均陷入低迷。
低迷的市場面前,化肥行業深陷減產危機。據統計,11月化肥總產量(折純,下同)400.9萬噸,同比下降16.3%,環比下降12.8%。其中,氮肥同比下降12.8%;磷肥同比降23.9%;鉀肥同比下降38.3%;磷酸銨肥(實物量)同比下降36.1%。11月份尿素產量首次出現下降,降幅為5.2%。同時,化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大幅下降46%,出口形勢越來越嚴峻。
面對面臨的困境和即將來臨的2009年的春耕生產,保出口、保增長成為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12月,國家取消特別關稅,并下調化肥出口關稅,重新放開磷肥企業的淡季出口。但是由于存貨量大,出口時間集中,國際市場低迷以及復雜博弈,新的關稅政策尚未能引導行業走出'寒冬'。當月,尿素價格跌破1700元/噸,64%磷酸二銨跌破3000元大關,45%硫酸鉀下滑至2700元,市場信心嚴重不足,化肥行業進入'冰凍'時節。
而此時,'止損'已成為行業最重要的事情,在低迷的化肥市場面前,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考驗的農資行業,已深深地意識到,市場的理性運作是規避一切風險的最有效的武器,在'保市場就是保未來'的危機時刻,'信心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