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今年以來,國內數以萬計做化工的行業人士就品嘗到這種“從天堂到地獄”般的滋味。
坐了一回“過山車”
上半年,國內化工業承接了去年底的瘋狂走勢,繼續高歌猛進。國家統計局7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實現利潤最多的五個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據兩席,顯示了化工業在高油價下受益匪淺。
“因國內原油價格按照國際水平結算,在國際油價連創新高的前提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獲得高額利潤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下游化工行業一直處在成本推動型的漲價趨勢中,情況也比較好。”交銀控股首席能源分析師賀煒分析說。
招商證券石化分析師張志宏則認為,受漲價因素的影響,化工行業上半年表現的確非常突出。這是因為和下游的紡織等行業相比,位于中游的化工企業集中度相對更高,成本轉嫁能力也更強。
但年中以后,伴隨油價回落,化工品市場迅速偃旗息鼓。中國化工網向本報提供的榜單顯示,自7月份起,維持數月的化工品價格普漲局面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整個榜單中僅14個品種價格上漲,卻有32個品種價格下跌。
而到了8月份,在所有監控的42個化工品中,價格上漲的僅三個品種,卻有31個品種的價格出現下跌。9月份形勢更加嚴峻——在原油價格的帶頭跳水下,化工品在當月走出了相對整齊的陰線,且平均跌幅接近10%。
如果追溯到7月以來的整個市場走勢,則化工品的價格下跌幅度已高達30-40%,這不僅將上半年積累的泡沫大部分擠干,甚至部分品種價格已回歸到2006、2007的水平。縱觀2008年全年,整個化工業如同坐了一回“過山車”。
化工業已普遍“入冬”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放緩,宏觀經濟不景氣,中國出口產業已受到嚴重影響,而作為基礎原材料供應商的化工企業也遭遇了供需關系變化的局面,出現了局部過剩。”賀煒分析說。
“從7月開始到10月,產品價格幾乎每月都在下跌,已形成了十分清晰的下跌通道。更嚴重的是,這條通道顯現出黑洞效應——跌面跌幅逐漸增大。”化工專家劉心田認為,在上述態勢下,當務之急是對市場的控制,尤其是對上游產品的控制,否則很可能演變為一場災難。
事實上,進入下半年以后,國內化工業已普遍進入“冬季”。以煤化工為例,今年10月份起,焦化企業陷入全面虧損。就在10月底于太原召開的一次有當地主要焦化企業參加的煤化工論壇上,記者曾對與會焦化企業進行一番摸底調查發現,企業中約有近1/3已經停產,近七成企業開工率不足50%。
化肥業同樣也一片慘淡。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供的一份《前三季度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報告》顯示,化肥企業產品銷售普遍受阻,大量產品漲庫,生產經營困難,如貴州開磷集團庫存磷肥22萬噸;甕福集團庫存化肥25萬噸。
幸而,財政部11月13日宣布將降低氮肥、磷肥等及其部分原料的出口關稅,調整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等化肥產品的淡季出口關稅征收方式;云南等地也開始實施化肥儲備,這給行業帶來一定轉機。
對于未來一段時間化工業的前景,業內普遍認為要取決于國際油價和全球經濟環境。劉心田告訴本報記者,從11月原油的表現來看,40-50美元能帶來強勁支撐,而國際政局的動蕩使得原油未來也有走強動力,這給化工品價格止跌創造了條件。
“如果以原油70美元作為基準價格,那么目前多數石化化工產品是低于其對應價格(按照成本核算)的。”劉心田預期,在原油價格進行理性定位的同時,化工品也將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