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內的氮肥市場風云變幻,9月國內即將進入用肥淡季,國家又出臺新的高關稅政策,生產企業對今冬化肥銷售和生產有所擔心,流通企業對氮肥市場走向格外關注,市場觀望情緒比較濃,眾多生產企業陷入“兩頭受擠”的困境之中。針對這種市場情況,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于九月底及時召開了2008年氮肥行業營銷工作會議,在會上,與會代表交流目前市場情況,探討當前化肥限價和出口關稅政策,建議政策適當放寬,共同謀劃企業下一步發展。
成本VS限價——肥企頭上的“雙刃劍”
從今年初開始,化肥價格就在一片你追我趕中不斷攀升。過高的肥價讓農戶難以承受,據一些基層經銷商介紹,許多農民今年不再使用尿素和復合肥,而是改用價格相對便宜的碳酸氫銨,而根據云南省農業部門調查,今年上半年全省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等低濃度肥料用量同比增長10%左右。
在農民抱怨肥價過高難以承受的同時,生產企業也備受成本上升的煎熬,原料供應緊張以及價格不斷攀升使得化肥成本居高不下。有統計資料顯示,自2007年國家放棄對煤炭價格監管以后,化肥用煤價格暴漲。特別是今年以來,煤炭價格飛漲,今年8月份化肥用原料煤到廠價比去年底漲價近一倍,燃料煤漲價在1.5倍以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主要產肥省份8月份的平均原料煤到廠價已由2007年底的800元/噸上漲到1500元/噸,每噸上漲了700元,多數煤頭企業尿素成本達到2100-2200元/噸。據氮肥工業協會介紹,氮肥行業利用煤為原料的尿素產能占全國尿素總產能的68.2%,這樣的成本上漲早已接近或超過了國家2006年規定的1500元中準價15%的幅度上下浮動的限價標準,企業內部很難消化,只能轉移到下游的用戶身上。
而對于生產企業來說,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家的限價政策,從2006年國家制定1725元的限價政策至今,雖然化肥成本價格隨著煤電氣價格的不斷上漲翻了幾倍,但化肥限價的中準價仍未做調整,這給企業執行限價帶來了難度。甚至有企業不諱言“在業內已逐漸開放的化肥市場中,限價令執行難度較大,加之上游原料漲價的無法抑制,化肥限價形同虛設。”也有龍頭企業直言,目前限價以及淡儲等幾個政策同時發生作用的情況,實際上是扭曲了市場運行規律,現在肥企遇到的一些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市場恢復到常態的過程。
即便現在化肥市場價格上漲爭議較大,還是有很多觀點認為化肥的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薛三省認為,成本的大幅增加對下半年尿素的較高價位運行形成一定支撐,如果化肥價格大幅滑落,廠家將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目前化肥限價政策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他建議國家應該放開化肥價格或提高中準價格,以緩解企業的出廠壓力。同時國家還應考慮增加化肥用煤的重點合同和運輸框架的計劃量,通過控制煤炭價格,抑制氮肥成本的繼續大幅度上升,山西豐喜肥業和江蘇恒盛化工等企業也都對此持相同觀點。
同時也有行業協會意見表示,目前氮肥市場的下滑趨勢,部分原因是因為已到用肥淡季,加上出口限制所導致流通企業對化肥氮儲的觀望態度所造成的。但從宏觀角度來看,現在氮肥行業原料價格仍舊很高,而且可能會因為國家煤電政策的調整而進一步調整,此外天然氣的調價呼聲也很高,所以在煤頭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氣頭企業成本有可能會上漲的情況下,氮肥價格仍有可能出現新的突破,建議有遠見的企業應在氮肥價格還算適宜的時候應該適當進貨。
出口PK淡儲——爭奪國際話語權與資源守護的博弈
伴隨整個化肥行業表現出的限價和成本上升的矛盾的突出,化肥市場也有了反應,企業明顯表示對下半年氮肥市場的擔憂,市場出現波動。自國家9月1日出臺了對尿素等氮肥類出口加征150%的新關稅政策出臺后,更是加劇了市場的下滑趨勢,很多企業紛紛表示,出口稅率的提高加劇了流通企業的觀望態度。
魯西化工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國內的化肥市場已經出現了待售和待購的搏弈,市場在日益濃厚的觀望中僵持不下,這種觀望不僅體現在經銷商上,也同樣體現在生產企業。目前企業的輪番降價形成一種“越降越不買,越不買越降”的怪圈。對此,氮肥協會和一些企業呼吁大家要共同努力、攜手合作,使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不能自亂陣腳,形成惡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受損。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總張學農表示,因為中國氮肥市場總的產能比較大,占到全世界產能的三分之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既是世界氮肥的供求影響了中國的供求,中國的氮肥行業市場變化和政策取向也影響了世界的氮肥價格。中國的氮肥出口價格從去年的400美元漲到今年的800美元,如果中國正常出口,國際市場可能就不是這個趨勢。而淡儲政策似乎也違背了正常規律,前幾年由于國家淡儲和出口政策相互影響,旺季價格低淡季價格高,正常的氮肥儲備無法開展,而現在的氮肥市場則是受全球氮肥形勢和國家出口政策的影響運行到常態。他建議在目前氮肥市場形勢嚴峻,行業重組的情況下,實現工商緊密合作,強強聯合解決目前淡季市場的不景氣,重新樹立中國氮肥市場的信心。
盡管多家企業老總都呼吁能讓今冬氮肥適量出口,但也有觀點認為企業在贏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中國氮肥的國際話語權。天盟農資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長瑩表示,中國化肥市場不可能完全與世界市場隔絕,這不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應適當放開出口。但出口的同時,必須意識到中國尿素的出口其實是資源的出口,是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出口。盡管中國的尿素產量占全球總產能的三分之一,但在出口市場上并沒有話語權,這一點中國必須反思。所以他認為國家應該對出口加以引導,企業也應有社會責任,必須要思考如何提高中國尿素在世界尿素市場上的地位,而不僅僅是出口賺錢。
氮肥工業協會對今冬氮肥出口市場表現出的情況也另有打算,“雖然從去年年底,為了出口關稅的問題,我們就一直不停的向發改委、財政部反應,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今冬協會并不打算再提交報告要求出口。”氮肥協會會長劉淑蘭解釋說,從目前市場情況看,今年淡季的資源量并不多,如果再出口的話,明年春耕用肥就會緊張,作為協會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解讀國家政策,但出于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的考慮,明年在適當的時機可能會建議國家適當調整關稅政策。同時他們也承認,今年化肥一直都在高價運行,主要是成本拉動的原因,但是出口的影響也不可回避,這種影響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內資源量的影響;二是對市場信心的影響,一旦能出口,流通企業信心就足了,即使價格高也敢買,而現在則是持觀望態度,這對今冬的淡儲工作帶來一定影響。
心態VS政策———尋找突出重圍的破解之道
盡管現在行業的發展遇到一些難題,但大多數企業對未來的氮肥市場還是充滿信心,紛紛為下一步行業發展出謀劃策。河南心連心公司副總王乃仁認為目前的化肥市場確實面臨挑戰,但也有機會。因為國內外化肥價格的巨額差距,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以及現在世界糧食危機都給化肥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即使單從化肥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來看,現在行業各方面抵抗能力增強也使得化肥市場充滿希望,但在現在市場波動行業整合的情況下,企業自身要調整好心態,切不可進入惡性競爭的圈套。陜西渭河化工也建議雖然目前市場情況比較混亂,但廠家要調整心態不要恐慌,以免造成下游經銷商的恐慌,造成市場震蕩。
對此,氮肥協會積極表示將會盡最大努力為企業提供幫助,但也要求企業穩住市場,做好淡儲工作,同時建議國家將淡儲向生產企業傾斜,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使企業能夠進行正常的區域布肥儲備,保證春播追肥農業用肥。并且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市場出現疲軟,將會以行業的名義向國家申請短期專項貸款,以解決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困難,保證淡季生產正常開展。
對于目前氮肥行業面臨多重壓力,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也表示,化肥是“糧食的糧食”,作為保證糧食產量的重要生產資料,政府對行業的發展情況不會放任不管,國家相關部門正密切關注并積極和協會、生產企業聯系以制定相關政策,努力維持行業的健康發展。該官員同時指出國家出臺化肥相關政主要是建立在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生產作為第一目標的基礎上鼓勵化肥企業立足國內市場策,積極開拓海外資源,保證國內化肥供應,同時還要發揮市場機制,統籌兼顧,協調好產、供、需各方關系。化肥宏觀調控政策是一個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內外并舉、發展改革、配套促進的過程,在保證糧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國家將出臺平衡政策扶持化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