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的關于“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報告出爐,并將上報國務院。報告建議中央化肥儲備制度正式建立后,替代現行的國家化肥商業淡季儲備。這是業內呼吁建立中央化肥儲備以來,一次集中的、高規格的進言行動。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适侵匾霓r業生產資料,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0%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中央化肥儲備,保障化肥安全,也是保障糧食安全。
化肥市場波動中前行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化肥市場的保供穩價工作,有關部門也積極采取措施,努力維護化肥市場的平穩運行。但今年以來,化肥市場再次出現劇烈波動,與去年同期相比,化肥價格上漲過猛,同時化肥生產和經營企業面臨虧損。
從傳統計劃經濟時期一直到進入市場經濟階段的二十多年間,化肥市場基本上是在起起落落中前行,持續協調發展的時期不長。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歸結起來,首先是化肥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參與者眾多,從原料供應、產品生產、進出口、鐵路運輸到淡季儲存、批發零售,直至農民最終使用,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化肥市場的起伏波動;其次,部分化肥原料和產品對進口依賴程度高,其中硫磺為90%左右,鉀肥接近70%,使得國內控制化肥價格的難度大,影響了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效果;另外,化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受政策調控的影響大。如果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選擇得當,就會推動化肥市場的平穩發展,反之則會加劇化肥市場的波動。
當前國家采取多項措施,進一步加大了調控化肥市場的力度,其中主要包括鼓勵生產和進口、全面免征化肥生產和流通環節增值稅、提高商業淡季儲備規模、增加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以及嚴格限制出口、限制化肥出廠價格和商業環節經營差率。這些措施對保證今年化肥市場供應、抑制化肥價格過快上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以硫磺為代表的化肥原料價格暴漲,化肥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已經成為當前化肥市場最突出的問題。2008年6月國內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每噸零售價格分別為2500元、4500元和4800元,比上年同期上漲了900元、2500元和2800元,漲幅為56%、125%和140%,價格漲幅和水平都達到歷史高點。
中央化肥儲備浮出水面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化肥商業淡季儲備制度,總規模達1100萬噸。從實施4年多的效果看,這一措施對增加儲備區域的資源量、保證市場供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淡季儲備遵循“企業儲備、政府貼息、市場運作、自負盈虧”的原則,國家只是通過給予一定利息補貼來鼓勵承儲企業增加淡季化肥儲備數量,因而商業淡季儲備的經營性、市場化特征比較明顯,與企業自身利益直接掛鉤,集中招標、集中收儲的方式也容易引發市場供求和價格的異常波動。遇到今年這樣由成本推動引起的化肥價格上漲,化肥商業儲淡就僅能發揮保供的作用,無法有效抑制肥價上漲。
但如果現行的淡儲制度是中央儲備,則不僅可以保證化肥充足供應,而且政府可以掌控化肥價格。湖南農資集團副總經理莊小民說:“關于中央儲備的建議早在99年就提出了,只不過那時是以‘救災儲備’的形式提出的。國家儲備主要扮演‘救市’的角色,不以盈利為目的,盈虧全部由國家承擔,而商業淡儲只是由國家提供貸款,政府貼息,要承擔市場風險,盈虧自負。而中央儲備沒有市場風險之憂,只要選擇好儲備地點,保證儲備量,掌握投放節奏,發揮保障春耕用肥供應,穩定化肥市場價格的作用更直接有效!
當前我國氮肥、磷肥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滿足了國內100%的氮肥、磷肥需求,但中國化肥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很突出。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可以穩定生產企業的市場預期,降低生產企業庫存積壓的風險,提高化肥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當前國家對化肥出口加征100%特別關稅后,企業庫存壓力很大,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收儲一部分化肥,有利于防止企業停產損失、穩定產量。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雅民說:“如果實行中央化肥儲備,遇到今年磷肥產能過剩,需求下滑的形勢,國家可以適時以合理的價格采購一部分磷肥產品,避免生產企業出現大面積停產,穩定化肥生產。”
化肥是全年生產季節使用的商品,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提供了一個最可靠的淡季儲備渠道,有利于解除生產企業的后顧之憂,保證全年滿負荷生產。同時,進入國家儲備庫的化肥,又可以成為國家調節市場供求、引導市場價格的重要砝碼,從而起到維護化肥市場穩定的作用。
中央儲備政府“自負盈虧”
報告建議,為了穩定糧食主產區的化肥市場,達到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目的,儲備地點主要選擇在糧食主產區。目前國家正在研究確定全國的糧食核心產區,化肥儲備地點的選擇可與之匹配,保證國家糧食主產區化肥市場穩定。儲備庫建設可以依托當地現有的倉庫系統,采取改造、新建和租賃三種方式。經粗略計算,按照儲備1000萬噸化肥,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需要前期一次性投入儲備庫建設和改造資金23億元,另外每年還需要支出儲存化肥的銀行貸款利息、儲備庫租賃費、運營成本及管理費用等共計25億元。
報告認為,從重點產糧縣的市場供求情況看,每個縣安排5—10萬噸的儲備數量,就能夠對局部化肥市場的供求平衡產生重大影響。儲備品種全部為優質大化肥,其中70%為尿素、20%為磷酸二銨、10%為鉀肥。儲備時間一般安排半年,東北、西北等部分地區可根據農時季節適當延長。
中央儲備化肥實行國家指令性的“淡儲旺供”,國家享有盈余、承擔風險。淡季開始陸續收儲,收儲對象為國家指定的國有大型化肥企業,收購數量和具體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確定;适召徍笾苯舆\往各儲備庫。儲備化肥旺季按照國家指令就地安排銷售,具體價格和浮動幅度由國家發改委根據當時國家農業政策的要求和保本微利原則統一制定,儲備庫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在國家規定的浮動范圍內確定具體的銷售價格,并報國家發改委備案。
儲備庫建設和改造資金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每年的銀行貸款利息、儲備庫租賃費、運營成本及管理費用等也由中央財政全額補貼。中央儲備化肥購銷差價所形成的盈余和虧損由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監管,所獲盈余不足以彌補虧損時,由財政另行補貼;所獲盈余彌補虧損后仍有余額,轉入下一年使用。國家發改委制定儲備化肥的相關管理政策和制度規定,下達收儲和投放計劃,制定統一收購和銷售價格。國家農業發展銀行保證化肥儲備資金需要。報告還建議,中央化肥儲備制度可以先在東北、華北地區選擇40-50個糧食主產縣進行試點。
從該報告提出的中央化肥儲備執行辦法來看,顯明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應該說,中央化肥儲備確實可以解決商業淡儲無力化解的矛盾,但在化肥儲備政策上完全回到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一手操辦,盈虧大包大攬,這似乎與國家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符。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吳君揚博士,他說:“從市場流通也好,價格改革也好,化肥市場化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走市場化的道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計劃經濟已經證明有很多弊端,市場經濟的方向不會變。”
我國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十年來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民營農資流通企業,他們已經成為農資市場的主導力量。如果建立中央化肥儲備,一些中小農資企業難免受沖擊。所以說,中央化肥儲備呼聲大,爭議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