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提目前的農藥市場,大多數人的反映就是———“亂”。如今,國家農藥新政的鼓點已經響起,政府對農藥名稱、登記制度作出了嚴格規定,市場也將大規模洗牌。在此之際。記者將抓起廠商、中間商和農民三個“線頭”,去解一解農藥市場這團“亂麻”。本報從今日起推出《把脈農藥市場》系列報道,希望能給業界一點啟示。
“李逵”斗不過“李鬼”
最近,云大科技山東區經理姜家勝接到了業務員的電話,稱在沾化縣發現了一種稱為“金樹果”的產品,而且被零售商大力推薦,大大地影響了該公司“全樹果”在當地的銷售,但姜家勝對這個“親戚”卻毫無辦法。
“傍名牌”在農藥行業不算新鮮事,許多正規廠家的業務員經常能發現自己產品的“親戚”,但有效地應對手段卻沒有。這些黑工廠,大多“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通過偽造標簽大量生產。由于成本極低、獲利甚高,不少零售商甘愿成為幫兇,在有些地區“黑廠貨”壓得正規廠家抬不起頭來。
“大象”斗不過“老鼠”
據濟南綠霸營管部經理陳勇介紹,農藥行業目前高度分散,容量本就不大的市場卻擠進太多企業,除了幾家較大之外,其余都是小廠。不少有一定實力的“大象”因為斗不過太多的“老鼠”,轉而專注于原藥生產及外貿業務,讓出了國內制劑市場。
不少人都相信,提高了農藥企業登記門檻之后,不少企業會被掃地出門,但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調整,暫時占優勢的還是小廠家。
在農藥新政頒布之前,小廠家利用在農藥標簽上的寬松約束,讓大廠家吃夠了苦頭。記者發現,在不少縣級經銷商那里,一家能代理上千種產品;同一種配方,只不過含量略微不同,所產生的名字五花八門,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絕,但有效成分卻毫無新意。
壽光的經銷商楊緒明說:“市場上很多小廠家的產品,其中的有效成分根本就不足,這在河南、河北的不少小廠家身上非常普遍。”東營某經銷商爆料說,當地有三種百草枯水劑,最便宜的比最貴的每噸差5000元,“含量最起碼少一半”。還有些玩起了小把戲:把3%含量的啶蟲脒標成30‰,并把千分號故意模糊處理,而其內在含量卻不足,從而使農民上當受騙。
正是憑借著偷工減料,小廠家有了價格優勢,中間商借此有了利潤空間以及推銷動力。不少小廠家又是送禮品、又是搞打折,以價格為“利器”,使得正規企業在營銷上確實有點招架不住。
壽光經銷商楊緒明說:“在棉區,品牌產品幾乎沒有,因為好產品價格透明,利潤薄,也就沒人賣。”汶上縣的經銷商王偉說:“現在誰都不愿推好產品,因為好產品很難推下去。”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陳勇透露說,隨著今年資金的普遍緊張,很多往年靠賒賬維持的小廠家資金鏈脫節,加上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少小企業尤其是制劑企業,已經舉步維艱,這一現象從今年五六月便開始顯現。隨著各種新政策的實施,很多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將會死掉,調整的作用開始顯現。“今后兩年農藥行業會很難做,但‘長痛’不如‘短痛’。”陳勇說。
但在目前,有不少小企業已經預料到了這種“寒氣”,準備乘機撈最后一把,很多不合格產品充斥著市場。陳勇說:“期望著政府從源頭上加強治理,市場會有好起來那一天的。”對整個市場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