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金鍵國際貿易公司高級副總裁楊寶恒
一方面是化肥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另一方面是國家對化肥生產價格的控制,出口也出現了困難,就使得化肥生產企業面臨著新一輪的沖擊。面對市場的沖擊,企業都應該進行戰略調整,小企業會在當地尋找出路,大型氮肥、磷肥企業在出口增稅的情況下,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只能考慮減產甚至繼續出口,畢竟大家都要生存和發展。
金鍵在調整經營戰略
市場是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金鍵公司的戰略就需要根據發展形勢進行調整。瑞士金鍵國際貿易公司于1998年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當時主要經營進口肥,從國外進口復合肥、二銨和尿素等化肥品種,在鉀肥進口方面參與的也比較多。2007年以前每年少則有50-60萬噸,多則有100多萬噸,當時主要是向中國出口。
2007年中國的化肥進出口形勢出現了空前變化,所以從2007年開始,瑞士金鍵國際貿易公司在中國的貿易基本全部都是將中國的肥料出口到國際市場,進口的肥料只有萬把噸。在鉀肥方面,現在基本上放棄了向中國的鉀肥進口貿易。這個是壟斷的行業,以前的時候我們做俄羅斯鉀肥和加拿大的鉀肥,現在是兩邊都壟斷,國際上大的鉀肥供應商壟斷,國內是中農、中化壟斷,這使得金鍵公司不再從事鉀肥貿易。
中國關稅已開始影響世界交易
化肥價格的高位運行和化肥需求的快速增長緊密相關,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化肥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進行儲備,各國政府給予空前的重視。其實對于通過關稅來調整化肥的出口量,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很多國家也在采取這樣的做法,比如俄羅斯也在通過提高關稅的辦法來限制出口,只不過提高的幅度比較小而已,為3%-5%,中國的出口關稅漲幅最大,達到100%,關鍵是牽涉到糧食生產,政府擔心的是如果糧食減產,就成了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企業也是能理解的。
化肥需求的增長引發國際肥價高位運行。在化肥價格增長方面,以前的時候主要是供給方面出現問題,比如兩次海灣戰爭都影響了化肥的生產;而從去年開始是需求方面出現問題,需求突然增加,首先印度需求比較大,氮肥每年的增長是2%-3%,美國的需求也不斷增長,而本國由于天然氣等原料價格增長比較快,使得其國內的產量出現下降,所以需要大量從其他國家進口肥料。另外,國際糧食價格的增長支撐了化肥價格,印度、巴西等國家的糧價出現了上漲,農民有錢了,他們就開始大量購買肥料,同時也有能力支付更高價格的肥料。
中國的高關稅政策在短期內破壞了國際市場的供需關系。在過去的十幾天內,國際市場尿素價格暴漲100多美元,這個是突然之間增長起來的,和中國實施化肥特別出口關稅增加100%的政策分不開的。現在國際上磷肥的價格達到1200-1300美元/噸,國內磷肥價格加上關稅之后可以達到1600-1700美元/噸,漲了1.35倍;國際尿素價格,黑海為630美元/噸,中國加了關稅之后達到700-800美元/噸。沒有價格優勢就難以找到市場,金鍵公司在最近一段沒有什么新的合同,現在履行的都是以前的合同。
生產企業還會選擇出口
中國的氮肥和磷肥,從理論上都是過剩的,工業企業只能出口,哪有市場就去哪里。所以,即使出口政策變得越來越嚴格,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一些企業還是會選擇出口的。
從行業來看,出口關稅政策對磷肥企業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氮肥企業自身的中國市場就比較大,每個企業都有自己一個主要的銷售地,勢力范圍劃分差不多了,而磷肥企業太過集中,產能在最近幾年增長這么多,銷售半徑又比較大,基本就是在西南生產,在東北消費,且季節性比較強,只有春天的時候東北用一些,秋天的時候華北用一些,而且作為磷肥,一兩個耕作季節不用,影響不是很大;而氮肥如果一季不用影響直接就顯現出來了,且氮肥追肥底肥都能用,南方的糧食生產使用較多。因此,如果磷肥產品走不出去的話,所要承受的影響比氮肥企業要多得多。
政策對大型企業的影響與小型企業所受的影響是一樣的。現在有些人說通過限制出口,把一些生產成本高的小企業給憋死,然后讓一些大企業生存下來,這個按照經濟規律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小企業是不會死的,小企業生產成本雖然比較高,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銷售范圍,運輸半徑特別小,運輸成本也很低,而且到了用肥季節很容易就能實現銷售,雖然生產效率不高、污染比較嚴重,但他們不用將貨從山東拉到廣東,比如就在北京,周邊方圓幾十公里,大家知道來買就可以了。存在必然有他們存在的道理,小企業如果不適應市場,他們早就跨了。
面對如此的市場及政策形勢,企業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產銷策略,一些企業還會走出口道路的。就金鍵公司所代理的生產企業中,氮肥生產企業只能先停一段,現在尿素價格是2100-2200/噸,還沒有到真正的淡季,淡季是在5月中旬以后,淡儲肥料要全部釋放出來,2007年同期每天一噸能跌100多人民幣,到時候尿素價格如果跌到1700-1800/噸,即使關稅是135%,生產企業也會選擇出口。另外,氮肥生產能力本來就大,一些企業會選擇停產,另外一些則需要有現金流,不能將產品積壓,而且氮肥是全年生產的,,即使虧本還繼續生產,國內沒有市場就會選擇國際市場,用上半年賺的錢來補貼下半年的生產,遇到暴利那是運氣好!
貿易企業的避害戰略
現在市場價格上漲太高,市場不是很明確,使得一些化肥貿易商不敢去拿貨,這個就是貿易企業避害戰略。作為商業企業,其實沒有責任承擔那么多的風險的。
就現在的淡儲問題來說,就使企業面臨很大的風險。在淡儲上,政府只付淡儲利息,不承擔經營風險。所以現在搞淡儲的企業,賺錢則高高興興,虧錢時也會虧的特別厲害。淡儲風險太大,把一些企業都嚇跑了。很多淡儲的企業在一個特定時間的時點,如果手里有10萬噸的貨,每噸每天能下跌十幾塊錢,作為一個貿易型的企業來說,根本無法承擔, 在國外,很可能把公司拖垮。
可以看出,淡儲政策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政府要經常檢查企業的庫里到底有多少化肥,所以即使在銷售旺季,淡儲的企業也要保證規定的庫存,政府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企業騙取國家的淡儲利息。不過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于企業來說,如果先賣了就拿不到政府的錢,政府會說如果你先賣了,我怎么知道你有多少貨呢?所以最實在的就是看企業有多少貨,企業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存貨。對于這個制度,各地也有所調整,有的3個月檢查一次,有的6個月檢查一次。不過從整體上看,政府調控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貿易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利益采取避害戰略,那就是少拿貨。
放開市場再補給農民
國際肥料價格雖高,但各國的農民還是能買得起肥料,就在于不同的國家都根據市場變化而調整對農民的支持。
在歐美和巴西,這些國家肥料市場是完全市場化的,政府基本不干預化肥市場,不過他們的糧食也是市場化,水漲船高,高糧價支撐了高肥價。中國的肥料出口到美洲和巴西,能夠有那么大量的肥料出口過去,就表示他們能夠承受得了那樣的價格。
補貼也是使一些國家農民能夠接受高肥價的現實做法。有的對于肥料直接進行補貼,比如在印度磷肥價格事實上1噸已經達到了1000多美元,而農民買到手的磷肥價格只有300多美元每噸,在國際上有很多國家都在采取這樣的做法。前幾年,歐洲和美國對農民的作物種植進行種植補貼,而且補貼力度很大,收入的增加也在支撐著農民的購買能力。
在中國,國內糧食價格和國際價格脫離,農民沒有能力買價格過高的肥料,所以政府現在對肥料價格進行控制。目前中國政府通過補貼生產及提高關稅的政策來限制化肥價格,這些很難達到目的,直接補貼農民可能更容易實現目標。而且目前通過補貼農民來保證農民的購買力的條件已經相對成熟。比如現在國產鉀肥企業說:“我們市場份額很小!我們作價原則就是跟著進口鉀肥的價格,我們沒有定價權!”但是他們從中獲取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政府應向對待其他資源類企業一樣,對其征收資源稅。 另外對一些壟斷型企業, 政府是否可以加征類似煙草專賣類的特別稅,再者化肥出口關稅一直是比較高的,尤其現在又加了100%-135% 。如果能夠把這些錢給拿出來,直接補貼給農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那又是什么樣一個效果呢?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市場價格放開了,做好相關稅收的征收工作,直接補貼農民,適當把糧食價格放開,根據一畝地多少錢的標準進行補貼,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