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伊始,資源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中國化肥行業。為了限制磷資源的輸出,在國內相關部門的多次呼吁下,國務院在5月14日做出決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磷產品,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這一政策基本上相對于對國內磷資源出口“封殺令”,這一政策讓一部分依靠出口超額利潤彌補國內原料成本上漲的磷肥企業憂心忡忡。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針對磷肥關鍵原料——硫磺的新關稅政策也隨之出臺:自2008年5月20日起,免征硫磺進口環節增值稅。
一、體現了國家對資源流向的調控期望
在WTO框架規則下,國家對國內資源最便捷的控制手段就是關稅政策,國務院出臺對磷資源和硫磺一限一縱的關稅政策,明確地反映了國家對兩種資源流向的調控期望。
2007年以來,全球磷礦和磷肥價格飛速上漲,帶動國內磷肥價格飚漲。為了保護貧乏的磷資源,歷史上的磷肥出口大國美國從2002年起已經動用政策力量停止出口,轉為進口大國。中國屬于嚴重缺磷的國家,國內富礦資源嚴重匱乏,國土資源部已將磷礦資源列入2010年后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礦種之一。近幾年,在國外需求大國逐漸縮減本國磷資源開發的同時,中國磷肥企業擴張之潮卻風起云涌,巨量的產能擴張使大量磷資源被透支和浪費,國內供求局面完全逆轉,逐漸從磷肥進口大國轉為出口國。在2007年全球性的化肥漲潮中,中國磷肥企業生產熱情極度高漲,大量磷資源被迅速輸出,這是與中國國情相違背的。國務院今年連續三次出臺對磷資源的嚴厲關稅政策正是基于這種憂慮,充分說明國家留住國內磷資源的希望和決心。如果這次特別關稅政策不能有效遏制磷資源的出口,相信國家必定會有更加嚴厲的政策出臺。
對硫磺的調控方向雖然是與磷資源反向的,卻與磷資源調控政策一本同源。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硫磺進口國,國內對硫磺需求量極大,產量卻微乎其微,幾乎全要依賴進口。對于國內化肥企業來說,硫磺制酸占磷肥需酸量的46.6%,磷肥生產大省云南的磷肥企業全部是硫磺制酸,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復合肥企業也采用硫磺制酸工藝。受全球硫磺價格上漲影響,近一年來中國進口硫磺到岸價格飚漲900%多,國內硫磺出廠價格上漲500%多。在國家嚴厲限制磷資源出口的同時,如果不能對硫磺給予有效干預,勢必造成國內磷復肥生產企業陷入生存困局,對于保障國內化肥市場供應和國內化肥價格極為不利,甚至可能危及國內糧食安全。因此在出臺限制磷資源輸出政策的同時,國家出臺免征硫磺進口增值稅,旨在鼓勵中國硫磺進口輸入,同時降低磷復肥企業生產成本,從而達到保護國內磷肥生產企業、穩定國內磷肥市場平衡的目的。
二、說明國家政策扶持重點是大型生產企業
國家針對硫磺的關稅政策之所以選擇增值稅為突破口,表面上看是對需硫行業“普降甘霖”,仔細分析,“甘霖”最終卻只能降臨到大型生產企業頭上,只能達到保大棄小的目的,這些大企業無論是資源占有量還是市場占有率都具備左右中國市場的絕對能力,增值稅政策施力于他們才能真正達到有效干預市場的調控目標。同時對大企業的扶持使他們在激烈的化肥行業整合中處于更加有利地位,誘導分散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正符合國家對資源類企業整合的要求和方向。也許這就是國家政策調控的目標所在。
本次關稅政策調控方式為“免征硫磺進口環節增值稅”,也就是說只有參與進口的企業將會享受到免征增值稅優惠。國內大部分中小磷肥企業采購硫磺只能通過貿易商和其他中間商,對于貿易商來說,雖然進口環節的增值稅被免除了,但將硫磺產品銷售到生產企業時還是要開具增值稅發票的;其中的增值稅仍然要轉嫁到生產企業去,所以國家免除增值稅的關稅政策在這個環節是要被打折扣的。而且由于國內硫磺一直呈現供不應求局面,盡管進口優惠政策得到實施,中小生產企業通過中間商和貿易商獲得的政策顯然要被大打折扣,對于大部分沒有自主進口能力的中小生產企業來說,政策帶來的不過是一個前景可待的希望,落到實處的實惠并不太多。
對于擁有硫磺自主進口權的大型生產企業來說,這項增值稅政策的確是扎扎實實的減壓,因為免征增值稅直接體現為進口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對于化肥生產企業來說,原料成本的降低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和效益的好轉,大型企業將能從政策中獲得更加充足的競爭優勢,這正是國家希望看到的局面,也許正是本次政策調控的關鍵目標之一。
磷肥不出了、硫磺降低了,這是一件值得化肥界額首稱慶的好事,至少經歷了半年的迷茫徘徊后終于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