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農民的化肥消費觀念進一步成熟。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這些新名稱的化肥盡管便宜,但多數產自一些小企業。在原材料,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品牌肥料不斷上調價格的情況下,不少農民認為便宜肯定不會買到好化肥,因此盡管這些新化肥不貴,但不少農民仍然不敢輕意購買,生怕上當受騙。
其次是品牌化肥更加深入人心。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一些榮獲省級或國家級“著名商標”的化肥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山西的“天脊”牌硝酸磷肥,云南的“三環”牌磷酸二銨,山東的“綠源”牌尿素等。盡管價格相對較貴,但這些化肥已經過農民多年的使用,增產效果明顯,在農民心目中有著較高的質量信譽,所以農民敢于放心大膽地去購買。
再次是經銷商在推薦銷售時底氣不足。從對32家農資連鎖超市的調查來看,幾乎所有的超市業主都對那些新名稱的化肥在推銷時底氣不足,生怕農民用了以后出現問題。因此大都不敢主動熱情地去推銷,而對于那些信譽高,包裝好,又是大企業生產的傳統名稱的化肥,則敢于放心大膽地去推銷。這樣一來,那些新名稱的化肥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冷落。
其四是新名稱化肥確實質量不太過關。根據農民的舉報,代縣工商部門曾委托相關部門對一些新名稱的化肥進行跟蹤,果然質量不太可靠,有的是企業擅自進行改名,并沒有進行登記,有的是把磷石膏經過粉碎后包裝出售,作物很難吸收,所以這些肥料少人問津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不少農民都企盼化肥名稱要相對穩定,只有化肥名稱穩定了,質量與價格才會相對穩定,農民的購買心態才會穩定,否則,今天換一個名稱,明天又換一個名稱,只會給化肥市場帶來混亂,讓農民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