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農資漲價,農資界的朋友都會說,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復合肥市場用一個“漲”字來概括一點也不過分。復合肥價格的上漲讓農資經銷商無法應對。
廣東俄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錦康為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道出了他心中的喜與憂。
2007年,俄康公司在南方地區獨家代理了國內一家復合肥廠的產品。11月份,負責廣東片區的李科長(化名)通知他說復合肥要漲100元(噸價,下同)。當時廣東的肥市價格還沒有開始上漲,劉總一時接受不了。但李科長態度堅決地說:“限三天時間打款!
劉總沒有打款,但兩天后,對方通知價格在原來基礎上再上漲100元。這把劉總嚇著了,不敢不打款。到后來大家都知道,漲價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廣東的肥價仍在高位運行。
中小型農資經銷企業的苦處。他們現在的日子很難過,上要面對生產企業,下要面對分銷商和用戶,屬于自己的主動權很小。
劉總說,1998年肥料價格大漲大落的災難大家都不會忘記,在那場災難中好多農資公司倒閉或退出了經銷的舞臺,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肥料價格的漲落違背了市場發展規律,政府成了撲滅漲價之火的消防員。結果卻是令整個農資市場受到了懲罰。廠家要漲,用戶不接受,作為經銷商夾在中間很難受。特別是在高肥價的背景下,讓規模相對小的農資經銷商進退兩難。進貨沒有足夠的資金,不進貨基層的網絡就要斷鏈,自己代理的品牌產品有可能被別人搶走。
今年肥料的非理性漲價驚動了政府,政府出臺政策以抑制肥料價格上漲保證農民春耕用肥。但從市場來看,這種臨時性的政策能解決一時,長期的供求平衡還需要靠市場調節。這也是考驗企業實力和品牌的時候。這個時候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市場調節,也是媒體發揮作用的時候。作為經銷企業,懇切希望能與更多的優秀企業和好品牌合作。希望生產廠家能在四個方面對經銷商進行支持。
首先是在物流上追求速度。時間就是金錢,從2007年11月到現在,做農資經銷的都有此體會:晚一天價格就可能會不同。同樣作為外省經銷網絡,沒有產品就等于無效,廣東市場,撒可富、洋豐、住商能在廣東做的更好,是因為他們的倉儲、物流做得比別人好。其實很簡單,別人沒貨的時候,他們倉庫還有貨,那他們就贏了。其次,產品上追求適合。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產品必須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第三,產銷追求配合。生產企業與經銷商間要講求配合不是對抗,企業和經銷商也不只賺公司的錢,而是共同配合賺取市場的錢。因此在銷售政策上希望企業要充分考慮經銷商的利益,例如,漲價前能否預先通知我們,讓我們有所準備。第四,利潤、市場、銷量追求合理。產、銷、用科學合作是“三三贏”。
化肥價格增幅大大高于糧食價格的增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正常的,長此以往將會損害整個行業的發展。產前成本的降低要靠生產企業,產后成本的降低要靠流通企業。將來取勝者將是產前和產后成本最低者。也希望政府能夠以更合適的方式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