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肥-糧食構成了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資源的價格上漲正在沿著產業鏈向下游傳遞。目前這條產業鏈的價格壓力主要是由化肥和糧食這兩個環節承受了。這是不合理的!而誰又能調控這種不合理呢?只有政府。
在這個產業鏈條上,存在著嚴重的價格不協調。首先是能源的全球性短缺帶來的全球性漲價,漲價的幅度前所未有。
其次是相對于價格大幅上漲的畜禽和蔬菜等農副產品,糧食價格明顯偏低,去年底東北地區大米的收購價格就明顯低于前年。
資源和糧食是化肥行業的起點和終點,這兩個端點的價格出現了巨大的倒掛,這會給化肥企業造成巨大的生存壓力。目前國內化肥產業的產能雖然是過剩的,但是卻非常不穩定,隨時可能從過剩到不足。從去年下半年的原料價格及產品出廠價格來看,很多化肥企業的虧損面都在迅速擴大,這種局面不改善,企業就會走減產甚至停產這條路。
農民受糧價過低的影響,可能會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這將直接影響化肥的使用量,特別是在化肥價格被迫上漲的情況下,情況會更加嚴峻。化肥需求量減少,會威脅到化肥企業的生存,而化肥企業如果出現大量減產甚至停產,又反過來會影響到糧食安全。
對此,政協委員提出:糧食價格對百姓生活及宏觀經濟的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去年食品價格上漲了12.3%,直接推動CPI上漲4個百分點,而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漲了31.7%,蛋上漲22.9%,糧食上漲了6.3%。但應該看到,與世界糧食價格相比,中國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是比較小的。自2006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糧價上漲已呈現恢復性、結構性、可控性三個特征。過去長期以來中國糧食價格偏低,糧價適度上漲是對糧食價格長期較低的恢復性上漲,是有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利于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利于農民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