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緩控釋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但目前大部分還是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日本的緩控釋肥技術。由于包膜材料與生產工藝等因素制約,緩控釋肥料在我國被稱為“貴族肥料”。
國家定點測土配方施肥基地、我國最早生產控釋肥的廠家——河北省三河市香豐肥業有限公總經理高慧豐向業界呼吁:使用更便宜、更適合農業發展、控制性能更好的薄膜材料,用更先進的工藝生產更便宜的緩控釋肥來滿足農民要求。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這位三河市測土配方施肥顧問、多年研發和經營緩控釋肥的專家。
記者:緩控釋肥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哪里?
高慧豐:緩控釋肥的最大特點是可根據不同作物對養分的需求,配成養分含量及比例不同的專用肥料,特別適用于追肥次數多、生長期長的作物。這些肥料達到了一次施肥不用追肥的效果。肥料利用率高,可使農作物產量增加。
就目前我國緩控釋肥技術現狀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即樹脂型緩釋肥料,涂層緩釋肥料及硝化、脲酶抑制劑穩定肥料。
記者:制約這種優質化肥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高慧豐:緩控釋肥市場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農民認知度低;二是緩控釋肥價格相對較高,令農民望而卻步,制約推廣及應用。
緩控釋肥環保、高效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農民也知道好,但就是不愿細算賬,價格高一點就難以接受。再加上緩釋肥現在還是新產品,市場占有率自然不如傳統化肥。
記者:如何才能突破這些瓶頸?
高慧豐:建議政府搭建橋梁,將緩控釋肥發展作為提高我國肥料工業技術的主要方向。針對目前存在的價格高問題,應著重從兩個方面進行創新。
一是從理論和技術方面著手,進行緩控釋肥機理研究。研制開發的控釋肥產品需具備自控功能,保證養分釋放與作物需求相一致。圍繞緩控釋肥制作與應用的關鍵技術,篩選出控釋性能好、成本低、易于降解的多種類型包膜材料及其配方組合,創建不同包膜材料的緩控釋肥生產工藝流程,定型若干個包膜緩控釋肥系列產品,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包膜緩控釋肥生產技術體系,擺脫從國外引進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
二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盡可能降低制造成本,自行研制開發緩控釋肥生產線及設備。特別在設備創新上,中國雖然有中小型設備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但和國外先進設備相比差距較大,只能對引進設備結合國情進行改造;要研制開發造價低、能耗少、包膜速度快、涂膜均勻、溶劑回收率高的設備,改變依賴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緩控釋肥生產技術的弊端,克服緩控釋肥從花卉、草坪、蔬菜等經濟作物向大田作物推廣的最大障礙。
最后,高慧豐總結說,解決緩控釋肥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國家、廠家、商家聯動,共同研究推廣。產品再好,農民用不了,或者用了以后發現成本和效益之間不成正比,都會對緩控釋肥的廣泛推廣產生阻力。建議國家在這方面給予支持,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作為企業,還要加大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力度;作為經銷商,則要對農民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