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保要求趨嚴提高行業壁壘。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農藥企業政策性控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一五”產業規劃均指明農藥的發展要制止重復建設,壓減過多的生產廠點,要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這些措施明顯提高了農藥行業的進入門檻。
我們認為,目前農藥行業面臨的環保處境與造紙行業、焦炭行業、染料行業等高污染行業的狀況類似:環保壓力有助于高污染行業的產能向優勢企業集中,因為只有優勢企業才有足夠的技術和規模優勢擴大產能,同時會抑制全行業的擴產沖動,有助于延長行業景氣周期,并且提高行業的進入壁壘。
2、國際產能向國內轉移。發達國家由于農藥工業的起步早,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中國、印度、亞太地區和拉美的部分國家成為世界農藥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發展中國家農業的發展成為全球農藥行業增長的驅動力,加之環保壓力的加劇,是的世界農藥產能也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農業行業也不例外。中國農藥出口逐年增長,外資農藥企業也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農藥向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的轉移,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寶貴的技術輸入和全球化市場機會,加快了國內農藥行業的發展。
3、優勢企業研發能力逐步增強。農藥的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周期長的特點,實力較弱的公司無法承擔。一個新品種從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篩選10~13萬種化合物,花費10年時間,耗資2億美元以上,因此研發投入對農藥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農藥企業對于研發的投入逐年增長。2003年揚農化工(600486)(進入該股吧,新版行情,資訊)科研開發費用僅為69萬元,到2006年增加到563萬元。諾普信的研發投入也長期保持在銷售收入的3%以上。
4、農藥產品結構趨于合理。長期來看,農藥中除草劑和殺菌劑的發展潛力大于殺蟲劑。我國農藥產品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殺蟲劑為主,產品結構不合理。隨著國內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農村集約化種地的發展,農業耕作技術的推廣,帶動了除草劑消費的增長,除草劑在三大類農藥中增長最快,尤其是非選擇性除草劑如草甘膦的需求量增長更為明顯。殺蟲劑的產量在農藥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63.8%下降到2007年的46.2%,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偏高:全球2003年殺蟲劑的比例也不過24.9%。殺菌劑相對比較穩定,2007年占10.5%,尚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除草劑增長較快,已經由2002年的26.1%上升到43.3%,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5、產業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我國農藥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國農藥原藥生產企業600多家,農藥制劑企業則更為龐大,超過1800家。在全國農藥加工企業中一半以上的企業注冊資本不足1000萬元。年銷售量2000噸以下的占85%。不過經過一番行業整合,優勢企業的發展明顯加速,現價工業總產值前20位企業占全行業的比重已經達到31.5%。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劃,未來國內前50大農藥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