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農資行業大整合:中化化肥帝國夢
http://egbuddhist.com 2007-9-6 12:25:30 信息來源:中華合作時報 瀏覽:

2003年夏,正值“非典”肆虐,但中化化肥銷售網絡的拓展沒有停步,那藍色燒杯的標志顯得格外醒目。這是當年本報記者在山東拍下的照片。

  開 篇 語

  1998年,中國化肥流通市場冰河解凍,供銷社、農業“三站”和國內生產企業“三駕馬車”開始拉動化肥市場摸索前行……

  2006年,享受了5年過渡期保護的中國化肥市場終于全面開放,世界的資本目光聚焦“中國板塊”,各類外資魚貫而入……

  中國農資行業在經歷近十年的更替變遷、風云激蕩之后,已經進入了一個更為壯烈的戰國時代。在中央“又好又快”大思路之下,農資產業正在為“做大做強”尋找新路。在這樣溫暖的氛圍之中,一場農資行業的大整合已經全面鋪開。從生產到流通,從資源到資本,不論縱向還是橫向,不論俯視還是仰觀,這場大整合的恢弘氣勢依稀讓我們看到了農資戰國的熊熊烈火。

  中化化肥的“帝國”大夢、中海油的颶風登陸、云天化的“核聚變”……每一場整合都正在強烈地影響并推動著中國農資產業的進程。大江山,大整合。這是一個很容易出現農資英雄的年代,在這個英雄崛起的年代,我們更有希望看到,因為農資產業的大整合而最終推動產業健康有序、和諧向上的光明未來。

  我們從本期開始推出“中國農資行業大整合系列報道”,在農資產業整合的大潮之中,我們深度關注全局,也將悉心解讀個體,希望在與農資同仁共同梳理農資整合心路歷程的同時,為農資產業的光明未來找到新路。

  引子

  2007年7月12日,中化化肥在香港成功完成配售4億股新股的融資交易,每股配售價格5.9港元,籌資凈額23.246億港元。這是中化化肥上市以來首次在資本市場上進行大額融資。據相關人士稱,此舉可謂是中化化肥通過資本運作構筑化肥帝國的關鍵動作!

  中化化肥自2005年7月在香港上市以來,一直以優秀的業績得到股東方和投資者的認可,股價從上市之初每股1.3港元升至今年以來最高的 6.37港元,增長3.9倍(詳見圖①)。在這樣一個良好的資本市場背景下,為籌集公司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同時選擇在股價較高情況下配售新股以盡量減少攤薄對主要股東的影響,中化化肥管理層一直關注著資本市場的動態,并尋找融資的最佳時機。

  7月5日,中化化肥股價突破6港元,管理層立即啟動融資工作。在相關投行的大力協助下,公司經過連續幾晝夜的緊張工作,組織實施由承銷商全部包銷新股份的“閃電式”配售方案,經董事會批準并履行了香港聯交所相關審批手續。

  7月11日上午,中化化肥在聯交所發布公告并申請停牌。

  7月12日,公司以比前10個連續交易日平均收市價格溢價1.9%的價格,順利配售4億新股,當天即完成此項融資交易。

  7月13日,融資凈款項23.246億港元悉數到賬。

  這次“閃電式”配售吸引了業界眾多關注的目光:這23億港元的投向,無疑對中化化肥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

  隨后,中化化肥首席執行官杜克平表示,2007 年上半年公司在上游資源獲取、國產化肥經營、分銷網點建設及國際國內供應商戰略聯盟等方面均獲得了新進展;此次配售所得的23.246億港元,計劃50%用于化肥生產業務,30%用于擴大分銷網絡,其余20%用于一般用途。而早前,中化化肥曾表示,2007年將從母公司中化集團收購鹽湖鉀肥、中化天脊和中化山東肥業的股權,項目涉及金額高達20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稱,此次配售所獲取的資金將使這些交易成為可能。

  隨著這一系列動作的完成,中化化肥帝國的輪廓在人們的視野中清晰起來。

  化肥帝國的追夢歷程

  作為第一家在大陸之外上市的化肥企業,從2005年7月在香港上市,一直到2007年7月這次配售融資,中化化肥一直在借助資本市場,通過并購(詳見相關鏈接)實現他們的夢想——構筑一個化肥帝國,回顧中化人追夢的旅途,我們發現,資本運作一直是中化化肥的倚天長劍。

  2005年7月,中化化肥(前身為中化香港)注資華德豐買殼上市,構筑起中化集團在海外上市的旗艦。

  此后,上市后的中化化肥如虎添翼,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

  2006年2月,中化化肥通過出售10.01%股權,使全球最大鉀肥生產企業Potash Corp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出售所獲資金用于收購國內化肥企業。

  2006年7月,中化化肥花費1.3億元認購魯西化工5000萬新股(約占其擴股后4.78%),通過戰略介入,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2006年11月,中化化肥宣布完成對山東華魯恒升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認購。完成認購后,中化化肥占華魯恒升擴大股本后權益總額的4.54%,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6年11月,中化香港控股宣布更名為中化化肥控股。中化化肥首席執行官杜克平表示,公司的更名更能反映公司的核心業務性質,未來將繼續擴大市場覆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化香港直接改名為“中化化肥”,等于亮出大旗,昭示在中國化肥市場全面放開之后,中化化肥要做中國化肥行業巨頭的決心。

  事實上,自香港上市后,中化化肥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和整合,已經實現了業務轉型,由過去單純的國際化肥貿易型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擴展成為上游資源生產涵蓋氮磷鉀三大品種,下游營銷網絡覆蓋全國的全能型化肥企業;企業規模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目前,中化化肥總生產能力逾700萬噸。2006年公司化肥銷售量超過1200萬噸,占國內市場份額14%;在高價值化肥中,中化化肥占到60%的市場份額。同時,上年底,中化還擁有分銷中心1300多家,分布于21個主要農業省份。

  化肥帝國的圓夢主線

  如果說資本運作是中化化肥追逐化肥帝國夢的有力工具的話,那么上下游一體化戰略無疑是中化化肥的“圓夢主線”。

  中化化肥在實施上下游一體化戰略上有兩個時間點值得關注。第一個是1998年,從這一年中化開始了戰略轉型的第一步——業務轉型。

  隨著1998年國務院39號文件的發布,化肥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以及政策性壟斷資源逐步喪失,使中化長期賴以生存的傳統進出口代理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他們既要面對當時的國有企業在觀念、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難題和矛盾,又要解決自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新塑造核心競爭力、尋找新的市場定位這一特殊挑戰。為此,中化一方面實施管理改善工程,一方面制定實施市場化戰略,進行業務轉型。中化集團首先進行了一場疾風暴雨式的撤并重組,從 1999年到2001年,中化退出了大量的非主營業務領域,關、并、轉無價值的下屬企業400余家。同時,以能源、農業投入品和化工產業為核心,加快推進核心業務向產業上下游和國內外市場延伸,形成資源控制、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和金融服務相互支撐的產業價值鏈和相關產業群,至此,中化化肥從外貿代理型向營銷服務型,進而向產業服務型企業的戰略轉變已不可逆轉。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時間點是2005年。這一年,中化化肥擁有了戰略轉型的內核——資本平臺。

  2005年中化化肥在香港資本市場買殼上市, 2006年中化化肥在國內市場頻繁舉牌并購,2006年12月14日,中化化肥控股正式成立,中化化肥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堅實的資本平臺。從此,中化化肥借助上下游一體化和資本運作這兩個風火輪快速發展。

  正因為有了腳踏實地的上下游一體化戰略以及風生水起的資本運作,通過強化供應鏈管理和供應商體系建設,中化化肥才形成了如今的化肥帝國版圖。根據中化化肥2007年8月27日發布的業績中報,2007年上半年,中化化肥實現銷售量790 萬噸,同比增長28.51%,繼續保持了中國最大化肥產品分銷商的市場地位。其中,進口化肥銷量為319 萬噸,同比增長29.53%,占總銷量比例為40%;國產化肥銷量為438 萬噸,同比增長 34.11%,占總銷量比例為55%。

  在鉀肥市場,中化化肥一方面延續加強與國際鉀肥供應商的合作,并通過向全球最大鉀肥生產企業Potash Corp出售股份、參股青海鹽湖鉀肥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對鉀肥資源量的控制。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化化肥2007年上半年實現鉀肥銷量292 萬噸,同比增長33.49%,約占中國同期鉀肥市場消費總量的54%,中化化肥在鉀肥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優勢地位可見一斑。

  此外,在氮肥資源控制量上,中化化肥也在不斷加快腳步。繼參股天脊高平、認購魯西化工、山東華魯恒升等之后,今年上半年,通過非直接全資附屬公司,戰略投資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形成了更大規模的穩定的化肥供應鏈。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化化肥2007年上半年實現氮肥銷量 237萬噸,同比增長30.80%,約占中國同期氮肥市場消費總量的10%。

  在磷復肥方面,中化化肥起步較早,在高濃度磷復肥上的優勢也較為突出。據統計,中化化肥2007年上半年實現磷肥銷量125 萬噸,同比增長75.47%;復合肥銷量103 萬噸,略有增長。

  作為一體化戰略的下游,中化化肥營銷網絡的建設與布局也可圈可點。在地理分布上,資料統計顯示,中化產業鏈條分布在山東、重慶、青海、山西、云南、煙臺、福建、湖北、北京、貴州、吉林、江蘇、遼寧共13個省市,遍布中國東中西部不同的經濟區,既能將西部的資源優勢發揮出來,又能為東部農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截至今年6月底,中化化肥分銷中心總數達到1531 家,較上年底增加156 家。目前,分銷中心網絡已覆蓋全國22個農業省份。同時中化化肥大力開發以鄉鎮級客戶為主體的客戶體系,據有關報道,目前鄉鎮級客戶已達到2.2萬家以上,成為分銷中心的重要客戶資源。中化化肥領導層表示,公司接下來將會大量興建新分銷網點,并對現有網點進行調整優化,目標是到2008年擁有2000家分銷中心,屆時中國的1800個農業縣至少每個縣會擁有一家分銷中心,并將市場份額提升到20%-25%。

  更為重要的是,2006年9月至今,中化先后與吉林化肥農藥集團、沈陽化工研究院、江山股份、中國種子集團公司簽署了一系列兼并重組協議,中化的產業已經橫跨化肥、農藥、種子,產供銷一體化、肥藥種全方位的農資綜合體呼之欲出。  

  化肥帝國的夢想劇場

  中化化肥化肥帝國的崛起既有英雄造時勢的不懈奮斗與大膽進取,更離不開“時勢造英雄”的產業趨勢和時代背景。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化肥生產與消費國,尿素產量和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31%和29.7%。但目前我國化肥行業的現狀是化肥企業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不高,普遍規模不大。以氮肥為例,合成氨生產能力為30萬噸以上的大氮肥設備有28套,總產量占氮肥全部產量的比例僅為30%。另一方面,我國化肥行業經過多年的歷練,競爭較為充分、市場化程度較高,這就意味著中國化肥行業必將進入全面兼并整合期。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東、中部化肥企業有市場銷售半徑小、化肥運輸成本低的優勢,西部地區化肥企業有鄰近原料產區、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正是這種現狀,為中化化肥打造化肥帝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化化肥通過資本運作、并購重組做大做強的目標,也與國家鼓勵中央企業組建大型化肥產業集團的產業政策不謀而合。農業部有關人士說,化肥生產、直供和科學施肥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這一目的,化肥企業的規模和實力起直接決定的作用。因此,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大力鼓勵中央企業通過重組并購組建大型化肥產業集團,加大國家對化肥產業的控制。據了解,國務院國資委今年將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在確定主業后,進一步加大并購重組力度,在布局與結構調整中向主業集中。實踐證明,中化化肥的外部行業并購、內部主業集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2006年,中化實現銷售收入184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3.76億元,居中央商貿企業首位,這其中,化肥的貢獻率居功至偉。

  此外,在中化化肥的業務轉型與資本整合中,中化化肥決策層對投資方向的把握也至關重要。在資本市場,有著太多的機會與誘惑。而中化化肥的資本運作,則始終堅持目標明確,心無旁騖。

  夢有多遠  路有多長

  記者注意到,在2004年6月,華德豐剛剛更名為中化香港控股時,中化的官方網頁有句豪言壯語——“把中化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地位的偉大公司”。 3年過去了,不知道中化人心目中自己離“全球地位的偉大公司”的目標還有多遠。但部分業內人士仍認為,中化化肥實現化肥帝國夢想的征途還只是剛剛起步,目前的中化化肥,在農資領域既擁有巨大的領先優勢,又面臨著空前的考驗。

  東海證券分析師慶先生告訴記者,戰略并購作為實現企業戰略的有效手段,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三年前,大家關心的只是資產重組、買殼上市等財務型并購。中化化肥的并購也經過了這樣的過程。目前中化化肥在化肥領域戰略并購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競爭上的長期戰略優勢。這必然要求公司不僅要關注并購本身,還要更多關注并購后整合工作的順利完成。任何企業在并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并購整合問題,因為只有整合成功才能并購成功。而企業的整合包括多個方面,比如整合的成本、理念的碰撞、文化的融合等等。并購后中化化肥在這些方面做得怎么樣將直接影響其系列并購的績效。

  此外,對于中化化肥不斷擴大構建自身的營銷網絡,業內人士也表示了質疑。據有關報道,2006年,中化化肥全年銷售及分銷成本為5.35億港元,與2005同期3.95億港元相比,增長35.54%。中化化肥年報也承認,分銷網絡的擴張帶來了行政開支增加。部分專家認為,從資金鏈的角度出發,大量的基層店面毫無疑問將占用中化化肥巨額流動資金,難以說是一種良好的資本管理模式。

  中化化肥意欲憑借廣泛的營銷網絡控制供應方和買方市場,從而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最優秀的農資經銷商。然而有專業人士質疑:中國的農業經濟模式,適合作大一統的農資經銷嗎?長期以來,沃爾瑪是否適合中國農資市場,一直是業界爭論的熱點問題之一。曾經有機會看到的一個完整案例就是德隆當年操作的德農農資連鎖,然而由于德隆本身資金斷裂使這個在全國第一個構建農資連鎖營銷網絡的“夢想”破滅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資本運作的殘酷性也正在于此。

  好在中化集團高層是清醒的。最近,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向全體員工推薦《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大家都要好好讀讀,并說:“革命尚未成功,轉型仍在繼續。我們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失去的是創業創新的能力,失去當年較真的精神,所以我們要防止這個問題。”

  展望未來,中化化肥的決策層認為,現在正處在一個良好的戰略機遇期,他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指出:“下半年,中化集團將繼續按照‘行銷服務型’的戰略定位,實施‘以分銷為龍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化肥戰略,進一步提升中化集團作為中國最大化肥分銷商、服務商的市場地位;同時,力爭通過并購等手段實現相關農資商品業務的跳越式發展,把公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農資商品綜合服務商,為中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中化化肥帝國夢,夢有多遠,路有多長……

中化化肥產品結構圖(2007年上半年)


國產化肥:58%  進口化肥:42%
中化化肥銷量結構圖(2007年上半年)

鉀肥:38.6% 氮肥:31.3% 磷肥:16.5% 復合肥:13.6%

  ■相關鏈接

  2002年3月,中化化肥與湖北東方農化中心合資組建湖北中化東方肥料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擁有55%股權。

  2002年8月,中化化肥公司與福建永安智勝化工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中化智勝化肥有限公司,中化化肥公司擁有53%的股權。

  2003年8月,中化化肥與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陽市工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中化開磷化肥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擁有41%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2004年3月,中化集團控股成立中化山東肥業有限公司。

  2004年4月,中化集團收購涪陵化工有限公司60%股份。

  2004年6月,中化集團出資4.6億元入股鹽湖鉀肥,直接持有鹽湖鉀肥18.49%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4年10月,中化集團參股天脊高平60萬噸尿素項目。

  2004年11月,中化集團參股投資成立云南三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參與建設國內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基地。

  2005年7月28日,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號HK0297)在完成對母公司中化集團的化肥資產收購項目后,在香港重新上市。中化化肥由此實現了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成為我國化肥業海外上市第一股。

  2006年2月,中化集團旗下子公司中化化肥通過出售10.01%股權,使全球最大鉀肥生產企業Potash  Corp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出售所獲資金用于收購國內化肥企業,計劃收購項目包括:山東化肥業60%權益、山西天脊40%權益,以及青海鹽湖余下約20%權益等,項目涉及金額高達 20億元人民幣。

  2006年7月,中化化肥花費1.3億元認購魯西化工5000萬新股(約占其擴股后4.78%),戰略介入,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2006年9月,中化集團與吉林化肥農藥集團簽訂了產權重組的框架協議。中國中化集團以“先合作、后重組”的方式,已先期投入1.1億元,幫助企業初步擺脫了困境。待條件成熟時,中國中化集團將對吉林化肥農藥集團進行實質性的重組。

  2006年11月,中化化肥宣布完成對山東華魯恒升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認購。完成認購后,中化化肥占華魯恒升擴大股本后權益總額的4.54%,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6年12月14日,中化化肥(0297.HK)宣布改名,由中化香港控股更名為中化化肥控股。

  2007年2月,中化集團與國內最大的農藥研發企業沈陽化工研究院在沈陽簽署重組協議。沈陽化工研究院以國有資產無償劃轉形式整體并入中化公司,成為中化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07年5月, 中化集團控股上市公司中化國際出資5億元人民幣協議收購江山股份大股東南通工貿持有的江山股份28%股份,轉讓完成后,中化國際將成為江山股份第二大股東。

  2007年6月,中化集團與中國種子集團公司重組獲國資委批準,中種集團將并入中化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農資行業大整合:中化化肥帝國夢 (2007-9-6)
  ·國內磷肥行業現狀分析 (2007-9-6)
  ·近期復合肥價格走勢及預測9.6 (2007-9-6)
  ·國內磷酸二銨價格走勢及后市預測 (2007-9-6)
  ·復合肥價格呈上漲勢頭 (2007-9-6)
  ·經銷商故事:化肥中淘來的“金山” (2007-9-6)
  ·公路治超:肥企必須邁過的坎兒 (2007-9-6)
  ·發改委:化肥價格周報 (2007-9-6)
  ·尿素價格穩中有漲 二銨走勢穩定 (2007-9-6)
  ·硫磺價格飛漲復合肥行業走在虧損邊緣 (2007-9-5)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