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化肥生產企業總是給人留下高耗能、重污染的印象。全國1000家重點耗能大戶中,氮肥企業就占了160多家。氮肥工業又是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排放量都比較大,每年水污染物排放90.9萬噸,排水量21.3億立方米。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全國氮肥企業生產合成氨4937.9萬噸、生產氮肥3440萬噸(折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產國和尿素生產國。氮肥工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預測,如果實現超低排放,生產每噸合成氨的排水量可以從10立方米~50立方米降低到兩立方米以下。如果在全行業有條件的企業推廣這種零排放技術,每年節約的冷卻水量可以達到10億立方米,相當于浙江每年生活用水量的1/3。
反滲透膜破解難題清水濁水各在其位
2002年,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開始提出氮肥生產企業污水零排放的技術路線;2003年開始在全國的一些氮肥企業分別試點;2004年,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綜合治理環保工程開始在河北省石家莊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實施。這家年產46萬噸合成氨、50萬噸尿素、10萬噸碳銨和15萬噸甲醇的化肥生產企業,從2006年8月開始,排水口就已經封閉了。石家莊正元化工集團總裁劉金成自豪地告訴記者,去年年底,石家莊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在實施污水零排放項目的基礎上,將反滲透脫鹽水做補充水,在保證循環冷卻水水質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循環水的濃縮倍數,使循環冷卻水做到基本不排放,實現了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大大節約了水資源消耗。現在,他們的這種技術已經成為了氮肥工業協會的推薦技術。
“在上反滲透裝置以前,正元公司經過處理的污水和循環冷卻水中只含有少量氨氮和灰塵,盡管經過終端處理污水可達標排放,但是只要是污水,就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那我們干脆就不排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過去,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蒸發,造成鹽分濃縮,腐蝕設備,企業不得不定期更換循環水。要想做到零排放,首先要解決冷卻水鹽分濃縮的問題。“原水中鹽分含量很高,尤其是北方地區。我們采用反滲透膜過濾原水,脫鹽率達到97%。”劉金成總裁解釋說,這套反滲透膜設備是整個零排放工藝的重頭戲,整個工藝總投資為1050萬元,僅反滲透膜就花費了300多萬元。
過濾掉的含鹽水可以直排,也可以用來工廠綠化、生活用水等。每噸脫鹽水成本大約在1元左右,但由于鹽分含量極低,可以循環多次,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現在隨著反滲透膜技術的國產化,這套設備的投資將大大降低。今年,石家莊柏坡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和石家莊中冀正元化肥有限公司也將上馬這套設備,投資就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了。”
以往鍋爐造氣過程中的水既是洗滌水,又要起到冷卻的作用。過剩的蒸汽冷凝下進入到含油、硫、氫化物、甲醇的污水當中,造成漲水。“我們把洗滌和冷卻兩個步驟分離,洗滌水就負責洗滌,冷卻水只管降溫。”這樣就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循環工藝,冷卻水不但水質保持穩定,而且由于降溫造成的漲水可以用來補充洗滌水。劉金成總裁對這種工藝設計很滿意。“以前對付這種洗滌水,只能先降色,再處理。現在,洗滌水中只含有灰塵,而且不需要降溫,水也不會產生冷凝,處理后完全可以循環使用。”這種清濁分流式的造氣雙循環是一項工藝上的巨大突破。
氮肥協會統領全局 企業充當技術先鋒
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的支持下,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目前已在三峽庫區、淮河流域及一些省市的50多個企業采用。據氮肥協會統計,排污費使用專項中安排的29個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項目,中央和地方撥款和貼息額分別為1.3146億元和2672萬元,項目完成后每年節水量1.5億立方米,減少氨氮、COD等各種污染物排放共6.6萬噸。每年還可回收尿素2.9萬噸,增加收入約4400萬元。
“氮肥行業污水零排放技術是重要的污染減排成果。”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氮肥企業的生產工藝大同小異,具有很高的通用性,試點如果成功,就可以很快在全行業進行推廣。因此,氮肥協會開始對污水零排放進行調查研究,并組織了一系列的技術、經驗交流會議,推廣先進技術。“剛開始很多企業不理解環保的重要性,我們協會不得不從宣傳開始做起。”在試點了12個子項目以后,氮肥工業協會開始進行通用設計。“下一步我們協會的工作是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我們氮肥工業協會起到的作用就是先期提出治理目標,總結經驗,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組織通用設計,并且進一步推廣實施。”
“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宣傳口號下,很多企業認識到了環保的緊迫性。正元化肥公司主動與氮肥工業協會聯系,著手研究污水零排放技術。“我們企業更多的是一種探索者和技術先鋒的角色。”劉金成總裁介紹說,如果不是協會支持,企業很難憑借自己的力量研制出污水零排放技術。企業不但享受到了排污費返還的優惠政策,而且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的支持下,獲得了297萬元的資金支持,不但解決了冷卻水的循環工藝,而且還得到了污水中氨的回收效益。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單純的技術并不能滿足零排放的要求。”氮肥廠工藝復雜,“正元化肥廠有564個排污點,必須把每個排污點的污水來源、去處都搞清楚。有來有去,性質也要摸清楚。”劉金成強調管理系統與技術改造同等重要,企業更大程度地要依靠管理來實現減排。“其他行業,比如電廠、鋼鐵廠,只要涉及到循環冷卻水,這套零排放技術都有借鑒意義。現在,很多企業都跑到我們公司來參觀考察,也有一些企業希望我們能夠幫助設計零排放系統。”作為成功實現零排放的企業,劉金成總裁很有成就感。
在線監測美中不足
行業推廣仍需支持
盡管實現了零排放,但仍有一些細節讓氮肥工業協會和企業感到遺憾。“現在很需要一套物美價廉的氨氮在線監測設備。”氮肥工業協會和企業異口同聲。在線監測設備的缺席曾經差點讓正元化肥公司污水零排放項目夭折。
“去年夏天,我們整個污水零排放系統進入最后調試階段。”設備運行了一段時間,比較穩定,效果也不錯。“可是在循環水當中卻發現了藻類,這是不應該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正當劉金成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時,一些人提出了是由于不排放污水造成水質污染的觀點。“我堅信污水零排放是可以實現的,于是就開始排查,看看是不是哪里有泄漏造成的。” 一般有機物是不會出現在循環水當中。“后來我們終于在甲醇冷卻池里發現了一個漏點。因為池子比較高,漏點又在水面下,所以很難發現。處理完漏點以后,水質很快就好轉,不久我們就封閉了排污口。”劉金成慶幸當時頂住了壓力。“不過,要是當時有在線監測裝置就好了,馬上就可以排查出漏點出現的情況。現在我們仍然是人工監測水質,費時費力。”劉金成表示,氮肥廠排污點比較多,如果在線監測設備成本過高,企業很難承擔,最關鍵的還是需要物美價廉的在線監測設備。
僅僅是降低設備成本,并不能保證這項技術在全行業快速推廣。過高的資金門檻,讓很多小氮肥廠望洋興嘆。“氮肥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這位負責人對一些氮肥企業參與改造的資金情況感到憂心。氮肥行業的上游是價格不斷上漲的能源,而它的下游卻是購買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的農民。“國家始終關注化肥價格,而原料煤和天然氣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漲,化肥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隨著國家環保執法力度的增強,企業環保壓力越來越大,面對上千萬的工藝改造費用,企業只能緩慢地進行改造。“我們協會希望國家能夠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幫助氮肥企業實現污水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