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閻宗彪 喬生
肥料創新與沃土工程
對肥料而言,土壤是一個“大環境”,環境好了肥料的作用才能發揮的更好;同時,肥料也是改變土壤“大環境”的重要因子,正是由于近些年來,人們為單一追求產量而過度失衡的施用以速效氮肥為主的化肥,造成土壤結構的破壞,并關聯淺層地下水的污染和大氣環境的負面效應。因此要實施沃土工程,就要大力推進肥料創新,不能一邊改良、一邊污染。
在肥料的創新中,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肥料類型,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推廣。
腐植酸就是一種有機質含量更高、關聯效應更好的“天然積造”的有機肥,既是土壤的改良劑,也是化肥的“增效緩釋劑”。腐植酸與化肥的結合,能夠實現1+1>2的集成效應。筆者嘗試將多年研究成果“涂層緩釋一次肥”與腐植酸肥料相結合,提出了“A+B”營養套餐的概念,即 A包裝為腐植酸基肥,B包裝為根據“測土配方”數據配制的作物專用涂層緩釋一次肥。以果樹為例,施用時,先坑(溝)施A袋肥墊底,再施B袋肥。這一技術已在河北、海南等地的梨、棗、荔枝、芒果等植物(作物)施用,一茬只施一次或兩次肥,既能見效快,又能后勁長,花期和坐果期提前,早上市7-10天,增產15%,果品品質提高。
肥料創新與測土配方
2005年農業部啟動的測土施肥工程是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特別是施肥技術的提高,優質高產,不再是一種養分或一種產品作用的結果,需要多種養分、多個增產要素的協同互補。正如“木桶原理”裝水的多少,不取決于最高的一塊,而是取決于最短的一塊。測土施肥要求新型肥料要具有養分比例的可調性,如:摻混肥料(亦稱BB肥)形式,能夠靈活方便的調整配方,可以達到精準施肥、診斷施肥。但是也存在著基礎原料相容性差以及由于粒型和粒徑差異造成的不均勻離散現象等問題。例如,球型大顆粒尿素,磷銨比配的摻混肥(BB肥)很容易發生離析,不適宜機械化施肥,因此研發不結塊、不吸濕、不離析,商品性狀好、粒度均勻,更適宜機械化施肥,又能達到作物專用、緩釋高效的新型BB肥產品,就成為肥料創新的方向之一。只有通過肥料的創新,才能為測土配肥的推廣提供必須的產品和技術支撐。
肥料創新與免耕栽培
保護性耕作主要是以機械化為手段,按照農藝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稈和殘茬覆蓋保護土壤,培養肥力,利用深松,提高土壤滲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塵暴,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技術體系。保護性耕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農機與農藝、良種與精播、平衡施肥與肥料深施、除草與地膜覆蓋等技術要素的集成與創新,其綜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達到的。保護性耕作的耕作模式與新型的栽培模式、管理模式和新型的農化產品結合起來,就表現出更為明顯的技術優勢!耙徊缱魑镆淮畏省睂崿F免耕播種和施肥同步完成,減少施肥次數,也就減少了耕作環節,省工、節水、省肥、保護環境。
肥料創新與化肥深施、農機化技術
我們通過測土配方生產出了優質專用、緩釋肥料,還要講究科學的施用方法。在養分平衡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施用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養分的利用率。筆者在多年涂層緩釋一次肥的推廣中注意到選用新型的多功能農業機械,可以實現“一體化”作業。播種、施肥、地膜覆蓋一次完成,同時達到平衡施肥、肥料深施、根基供養、抗旱節水、簡化栽培多重效果。如:棉花播種時,播種2-3公分,側施于種子下方2-3公分,涂層緩釋一次肥全量底施,比常規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省肥20%,省水30%,省工30%,與習慣施肥對照,小麥畝增50kg、玉米畝增70kg、籽棉畝增30kg,平均增產13%-15%,每畝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肥料創新與農業集成技術
農業集成技術在節本增效農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需要單一學科技術縱向深入,更需要多學科、多部門的橫向聯合。當前農業集成技術要素主要包括:農藝與農機、優種與精播、節水與環境保護、平衡施肥與肥料深施、植保與地膜覆蓋等技術的集成與創新。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國家出臺了良種補貼、測土配肥補貼、農機補貼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但由于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各吹各的調、各喊個的好”的局面,有些單一技術得到推廣,但效果不夠顯著,農民用起來不夠方便,沒能科學、系統的形成支農合力。只有將優良品種、緩釋一次肥、高效低毒農藥、多功能農機、保護性耕作、肥料深施與節水等先進的農業技術集成起來,才能形成讓農民“會用”、“受益”的“傻瓜技術”,才能實現1+1>2的效果,而單項技術是難以達到這樣的集成效應的。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從體制、機制及運作模式積極探索,合力推進現代農業要素整體水平的提升。
以科學發展觀推進肥料產品創新、施肥技術創新、施肥農機創新,以節本增效為目標、以測土配肥為紐帶、以緩釋增效為重點、以機播深施為措施、以免耕播種為模板,綜合提升現代農業施肥整體水平,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