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事肥料研究近40年的業內專家,黃鴻翔委員談起肥料產品如數家珍。他認為,不管是傳統肥料還是新型肥料,其推廣使用的關鍵就是要適用。而決定一種肥料是否能夠被推廣使用的關鍵是看其技術服務能不能跟得上。如果跟得上,農民對肥料的認識提高了,使用范圍會逐年穩步擴大。可以說,肥料推廣有一半工作是要在服務中體現出來的。
推廣新型肥料得益于農業發展
黃鴻翔委員介紹,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肥料產品的品質出現了三次比較大的更新浪潮。第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的肥料高濃度化。比較典型的代表是氮肥,尿素取代了碳銨。當時國家引進了13套大化肥裝置,這些裝置至今仍然是中國氮肥工業的中堅力量,擁有這些裝置的大部分企業也仍然是氮肥行業的好企業。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肥料復混化。代表是磷肥,復合肥、磷酸二銨取代了普鈣。第三次是始于2005年的肥料緩釋化。這是為了適應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提高肥料利用率而出現的肥料產品的技術提升。過去尿素的肥效釋放期是一個星期,現在可以延長到幾十天,肥效釋放基本貫穿了作物的生長期。目前世界上緩釋肥料研究和開發工作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他們的緩釋肥表面有孔洞,可以隨環境溫度不同而改變孔徑,從而影響釋放速度。
新品種在緩慢增加
黃鴻翔委員指出,肥料品種在不斷增加。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農業生產不用鉀肥,近20多年來,鉀肥逐漸被部分地區農民接受并使用。但作為單質肥料的使用還不夠普遍。目前提出的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尚處于研究之中。專家普遍認為,中量元素中的硫和鎂有可能在今后10年中成為比較主流的中量元素肥料。國內缺硫的地區不少,但缺硫的地塊分布極其零散,測定困難,農民推廣使用硫肥受到很大局限。而鎂作為肥料是與鉀共存的,目前就有硫酸鉀鎂肥,這種新型肥料的關鍵是鉀與鎂的比例,如果比例適當,肥效就很突出,反之會受限制。在微量元素中,鋅和硼對于中國農業的適用性比較好。
測土配方施肥是方向
黃鴻翔委員認為,測土配方的大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測土配方與中醫的望聞切問是完全相同的,但目前的關鍵問題是測土配方的范圍太大。作為研究肥料的學者,他了解到,測土配方一般是每1000畝測定一個土樣。但事實上國內農業生產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由于種植作物不同,造成臨近地塊土壤情況差異很大,1000畝地一個樣,測土配方的準確度是不高的。因此我們目前的測土配方只能得出相對準確的數據,適當提高肥料利用率。到現在為止,大家剛剛認識到,肥料是一種專有性很強的產品,專用肥料是未來發展方向。
肥料企業應該大型化
黃鴻翔委員建議,肥料企業走大型化道路。目前市場上出現問題較多的產品幾乎都來自小企業。小企業為了搶市場,更愿意推出新概念產品,更注重營銷。而大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相對落后很多。其實大企業搞肥料復合化、緩釋化更合適,因為大企業是農資產品標準化的重要基地。
農資產品標準化、農業標準化既克服了種植者自身知識文化水平低、科技能力差的弱點,也容易形成種植規模效應。因此,農資標準化、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是互為依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