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海和新疆三大鉀肥工程陸續投產,2006年我國鉀肥產量達到209萬噸,同比增長18.5%,自給率提高到33%。但是,由于中國鉀資源匱乏,未來中國鉀肥工業還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鉀是農作物生長三大營養元素之一。由于鉀資源匱乏,產業發展滯后,我國鉀肥供給長期依賴進口。2005年我國鉀肥施用量700多萬噸(折純,下同),產量只有176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6%。隨著國際鉀肥壟斷集團的形成,全球鉀肥價格迅速上升,如我國氯化鉀進口價格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110~120美元/噸,提高到2005年的207美元/噸,上漲了70%以上,給農業生產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
我國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鉀資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和新疆。“十五”以來,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國家加大了對鉀肥工業的投入,陸續開工建設了三大鉀肥工程。鉀肥工業迎來了輝煌的2006年,取得了歷史性突破。2006年,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之一的青海鹽湖集團百萬噸氯化鉀工程全面實現了達產達標。青海中信國安百萬噸鉀鎂肥工程是我國開工建設的第二個百萬噸級鉀肥工程,2005年工程開工建設,2006年形成了30萬噸鉀鎂肥生產能力,產量達到17萬噸,預計2009年工程全面建成投產。2006年,我國第三個百萬噸級鉀肥工程———國投新疆120萬噸硫酸鉀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多元,先期建成的工業性試驗裝置運行良好,全年生產硫酸鉀10萬噸,預計2010年工程可以全面建成投產。
在三大鉀肥工程建設的推動下,2006年我國鉀肥產量達到209萬噸,同比增長18.5%,自給率提高到33%。預計到2010年,三大鉀肥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我國大部分探明鉀資源已被占用,鉀肥產能可望達到國內需求量的1/3左右,自給率依然偏低。所以,中國鉀肥工業還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境外資源勘探開發、與世界主要鉀肥出口國簽訂長期貿易等措施,努力實現國內生產、境外開發、國際貿易各占1/3的目標,確保農業生產對鉀肥的需求。(阮曉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