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一號文件》)正式出臺,這份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密集出臺了諸多重大舉措,將給9億農民生產生活帶來實惠。1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對一號文件進行了解讀。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陳錫文還表示,今年春耕期間將不會取消對化肥生產企業的補貼,化肥限價政策也將繼續執行。
《一號文件》提出,2007年,各級政府要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加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為此,2007年新增政府投資的大部分要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比2006年有所增加。
《一號文件》要求,2007年,要努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優化品種,提高品質,大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和促進經濟增長。"十一五"期間要解決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加快戶戶通電工程建設。
今年,國家將加大"三補貼"(糧食、良種和農機購置補貼)和綜合直補力度。國家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價收購價格政策。國家計劃安排中央資金64億元解決320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今年還將為260萬農戶建設戶用沼氣,新改建農村公路30萬公里。在東北、河南、江西、四川、甘肅、新疆實現戶戶通電。
《一號文件》指出,采取優惠財稅措施,支持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啟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
國家計劃用3年時間,使200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培育一批符合國家標準、面向國內外市場、現代化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能夠有效帶動農產品出口的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初步構建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到2010年,"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全國85%的鄉鎮和65%的行政村。
此外,《一號文件》還專門提出,要積極發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農藥、多功能農業機械及可降解農膜等新型農業投入品。優化肥料結構,加快發展適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點的專用肥、緩釋肥。加大對新農藥創制工程支持力度,推進農藥產品更新換代。加快農機行業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聯合收割機及各種專用農機產品,盡快制定有利于農用工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范圍和補貼規模,進一步推廣診斷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加快建設"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積極支持農資超市和農家店建設,對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
陳錫文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之所以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首位,就是明確要把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一年多來,一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理解上有偏差,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上,而是簡單地把新農村建設看作是新村莊、新房子建設。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有利于確保各地按中央既定方向推進新農村建設。
二是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的必然要求。我國人口還在增加,消費需求不斷提高,而耕地面積逐步減少,淡水資源也非常緊缺。在此條件下,農業要進一步發展,難度越來越大。為此,要按照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現農業能夠又好又快地發展。
三是現在已經到了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階段。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除農民艱苦奮斗外,國家、社會還可以給農業更多支持,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同時,在我國三個產業中,農業最為薄弱,只有加強這個薄弱環節,才能使國民經濟三個產業協調發展,保證國民經濟健康地、持續向前推進。
四是保持了黨的農村政策連續性和一貫性。從2004年到2007年,中央連續發出四個指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2004年一號文件突出農民增收,這是"三農"工作的核心問題;2005年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是鞏固成果、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和保障糧食穩定發展的關鍵;2006年一號文件全面部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住解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進程中難點、重點任務的根本。今年明確提出把建設現代農業放在首位,既體現了持續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又進一步明確新農村建設中的首要任務。
陳錫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關于出臺取消化肥限價、逐步取消化肥生產企業的補貼和適當加大對購肥農民直補的問題,由于現在油、氣、煤能源價格波動對化肥價格影響比較大,同時化肥價格的穩定還取決于整個市場的化肥供應,國務院正在要求有關部門進一步抓緊研究?梢哉f,最終取消對化肥生產企業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逐步地市場化,必要時給農民適當的補貼,這是發展的方向。但是,這一改革方案還在進一步完善中,估計今年春耕期間還不會取消對化肥生產企業的補貼和化肥限價的政策。鄭劭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