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自2006年12月11日起全面開放化肥業批發、零售市場,在放開化肥價格的同時,準備取消對化肥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也就是說,取消限價后的市場價格將通過政府調控化肥供求關系來確定。隨著2007年的到來,已是箭在弦上的化肥流通體制改革也進入了具體的實施階段,這無疑也標志著國內化肥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國內化肥企業享受的政策是免除增值稅,天然氣價格是國際市場的30%左右,鐵路運價是其它貨物運價的近四分之一。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化肥行業每年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約150億元(其中稅收約45億元,原料約10億元、電力約45億元、運輸約50億元),取消相關優惠政策,企業生產成本將隨之增加。隨著化肥市場化步伐的逐漸加快,石腦油、重油價格在國內已經完全市場化,天然氣價格開始緩慢向國際價格靠攏。國家對天然氣價、鐵路運價、電價的調整已在醞釀之中,并極可能在2007年進行實施。目前化肥生產用原材料如煤炭、天然氣等價格都處于高位,下跌空間已經較小,調整一旦實施,化肥行業也同樣會在原有基礎上同期或分步調整,并給生產企業的成本帶來一定影響。
如果說政策的影響對于化肥行業只是猜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卻是實實在在的。化肥是資源性產品,磷礦石、氯化鉀等每種資源價格的上漲必將對化肥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盡管原料來源各不相同,但就化肥行業整體而言,生產成本將隨著優惠政策的逐步取消而不斷上漲,這在客觀上提高了整個化肥行業的生產成本,而成本的上漲終將體現到產品的價格上。由于受到生產成本的支撐,價格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下滑,多種漲價因素的同時作用只會更加大漲價的可能。
行業加快了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技術改造成本將有所增加。2006年11月底,我國正式發布了《‘十一五’化學工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預計2007年將會更為有效地貫徹和實施。該規劃綱要提出:“今后5年化工行業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包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突破30項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自行研制5-8套大型成套化工裝備,精細化工產值率達到48%左右,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達到1.5%。”這一規劃綱要的實施和控制高能耗產品的初衷,盡管會有利于我國加快淘汰高消耗、高能耗的落后工藝和技術,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產業結構調整,但無疑也會增大企業對技術改造的投入,更加大中小企業被淘汰的可能。
同時,2007年環境成本納入定價機制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市場的放開和外資的全面進入加大了化肥行業間的博弈,并可能增加營銷等費用的支出。不過市場價格最終的上漲幅度將視復合肥企業能夠犧牲或者付出多大的利潤為前提。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化肥行業贏利能力普遍偏低,據行業協會統計,以氮肥為例,在目前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下,“2006年前11個月我國氮肥行業的利潤率為6.63%。”還有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復合肥企業虧損面達四成。在諸多上漲因素的制約下,可以肯定的是,2007年復合肥生產企業的獲利空間將受到進一步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