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藥進出口發展態勢良好,從出口量,產品競爭力,品種結構等多方面表現出我國農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農藥出口量和出口金額保持雙增長的勢頭,并且農藥出口的品種數還在繼續增加,目前,在我國取得登記的農藥有效成分約600個,其中90%以上都有出口。出口市場范圍也在不斷擴大,2005年我國農藥出口到世界的156個國家,目前世界絕大多數使用農藥的國家都能見到中國的農藥產品,中國農藥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肯定。 我國農藥國際競爭力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出口發達國家比例增長明顯。2005年,長期以管理嚴格、對農藥產品質量要求高而著稱的美國,成為我國農藥出口的第一大國。同年,澳大利亞、日本、德國及歐盟國家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額也有大幅增長。二是我國農藥產品質量標準提高。目前,我國生產的大宗農藥原藥產品質量都相當于或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標準。三是在貿易爭端中逐漸成熟。如浙江新安集團股份公司,在世界草甘膦的主要使用國家和地區———歐盟、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連續遭遇8次反傾銷之戰,在與大型跨國公司反傾銷不斷抗爭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農藥出口中,品種結構日益合理,品種規模逐漸增大。2005年我國除草劑出口量為20.35萬噸,占總出口量的44.4%,殺蟲劑出口量為15.3萬噸,殺菌劑出口量為10.15萬噸。出口的農藥品種結構與世界農藥市場結構幾乎一致,充分說明我國出口農藥品種的合理性。 同時,農藥出口企業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出來。2005年,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的企業有100家,比2004年增長18.2%,其出口額占當年總額的70%;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39家,出口額占44.43%;超過2000萬美元的企業有10家,出口額占20.7%。我國農藥出口企業的規模明顯增大,出口規模效應逐步明顯。 我國農藥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2005年,農藥出口總金額百分比有了一個微妙的變化,亞洲和拉丁美洲兩個傳統市場的市場份額下降了8%,歐洲和北美洲兩個高價市場的市場份額上升了7%,結合今年年1~8月的數據,這個趨勢更加明顯。 出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其他方式為輔。2005年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農藥14.16億美元,占全年出口額的87.1%,進料加工占11.6%,其他方式還有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邊境小額貿易等。值得指出的是,在穩定和開拓市場的基礎上,一些有遠見的農藥企業已經開始在國外建農藥生產或加工廠,或建立銷售渠道如連鎖店等,為我國農藥產品、農藥技術、服務走出國門,服務世界開拓了新的領域。
相關鏈接 2006前三季度我國農藥進出口分析 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藥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截止到9月底,出口農藥43萬噸,出口金額13.7億美金,與2005年同比分別增加14.39%和12.59%。今年我國農藥一季度出口量和出口金額較2005年同期僅增長了4.33%和3.60%,在經過一季度恢復和緩慢增長后,第二季度出口恢復高速增長,4~6月份農藥出口量達12.7萬噸,出口金額達4.13億美元,較2005年同期分別增長23.67%和17.63%;第三季度農藥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7~9月份出口量為11.4萬噸,出口金額為3.51億美元,較2005年同期分別增長15.88%和18.33%。 農藥進口方面,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農藥1.8萬噸,進口金額8700多萬美元,與2005年同比分別下降44.58%和37.06%。
作者:江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