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1998年那次放開國內分銷市場的改革而言,這一次對外商放開化肥分銷市場,將是化肥流通行業更深層次、更全面、更系統的“大改革”。面對這種形勢,化肥流通企業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縮。那么,化肥流通企業如何應對這次機遇與挑戰呢?
首先要認清形勢。要承認外資進入國內化肥分銷領域是不可阻擋的事實,雖然化肥市場是較晚開放的領域,但它的開放是必然的。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中國化肥產業的國際化也是大勢所趨,這完全符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
其次要有自信。從2001年12月11日我國加入WTO,到2006年12月11日向外資放開化肥市場,這里有5年的保護期。正是這5年,我國的大多數化肥流通企業得到了市場的鍛煉,觀念上有了深刻的轉變,經營理念有了較大的提升,也形成了比較清晰的發展思路,摸索出了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路子,大多數骨干企業的準備是充分的,已經具備了競爭與合作的實力。所以,國內化肥流通企業應該有信心與國際同行企業變競爭為競合。
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外資的進入。他們不但有豐富的資源、雄厚的資金,還有先進的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這些資源、資金和技術的引進,對于我國化肥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都是有好處的。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調整化肥產業結構,提高化肥產品質量,促進化肥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們還要用學習的心態,與外資同臺競技。要充分利用與外企近距離或者零距離接觸的有利條件,借鑒他們的理念和學習他們的服務技能,熟悉新的市場規則。此外還要用合作的心態,實現與外企的合作雙贏。外資進入中國化肥分銷市場后,不可能大規模地另起爐灶,必定會借助現有的、經過多年努力締造的優質服務網絡,這是我們與外資合作的基本條件。
目前,傳統的化肥分銷市場已經是四分天下,除了中資、中農和中化等大型流通企業之外,各地新誕生的“農業三站”也已經成為分銷市場的又一支生力軍。前者具備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雄厚的優勢,而后者則有著技術支持、服務靈活、網絡健全的優勢。在未來化肥分銷市場的競爭中,這四支力量一定會上演一場好戲。
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占海指出,中國化肥市場的開放,對化肥流通企業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他說,外資的進入必將加劇國內企業的競爭,使國內競爭國際化。競爭對手的強大,意味著競爭并不局限于價格競爭、地域競爭,更意味著品牌競爭、理念競爭和服務競爭。所以李占海提醒到,我們的企業要增強這方面的意識,變競爭的壓力為競爭的動力,趨利避害,揚長避短。要通過整合、聯合、綜合、融合,增強自己的實力。整合,就是挖掘現有的優勢資源,發揮經營網絡、營銷經驗、倉儲物流設施和本土地域的優勢,把全行業整合成一個整體,提升全行業的地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聯合,就是結成戰略聯盟,緩解市場開放的沖擊力。市場競爭并非你死我活,可以聯合與合作,通過聯合與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國內企業聯合的同時,還可以與外資進行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發展。綜合,就是拓寬經營范圍,開展多樣性的經營,增強服務品種,抵御經營風險。融合,就是融合到“三農”中去,牢記為農民服務的宗旨,為農業生產服務是自下而上的基石,是為農民的利益著想。李占海說,做到以上這“四合”,農資流通企業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