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復合肥庫存量不到往年的40%,春耕市場存在明顯缺口。如果不及時補倉,無貨可賣的風險將增加。筆者認同這個觀點。
復合肥淡儲減少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從偶然性分析,去年年底,氮、磷、鉀價格處于近幾年高位,淡儲積極性降低,原油、甲醇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市場恐慌心理加劇。經銷商不淡儲復合肥,上游原料被迫降價,陷入越降越不存,越不存越降的惡性循環。即使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價格已從低點大幅上漲20%,這個循環仍沒打破。
從必然性來分析,隨著土地流轉和從業人員年齡結構的變化,經銷商淡儲能力不斷下降。化肥的工廠庫存、大經銷商庫存和港口庫存便于統計,是顯性庫存,而基層經銷商庫存根本無法進行統計和對比,可認為是隱形庫存。顯性庫存和隱形庫存都低,市場必然漲價;兩者都高,市場必然降價;顯性庫存高,隱形庫存低,短期現貨有壓力,但后期漲價的可能性大;顯性庫存低,隱形庫存高,短期價格堅挺,后期降價的可能性大。目前化肥市場表現的是顯性庫存增加,但隱形庫存下降。經銷商庫存下降得越多,后期補庫的需求越大,漲價的動力越強;蛟S我們能從磷和鉀的供需對比中找到蛛絲馬跡。
按國家統計局統計口徑(未調整),前五年磷肥產量均值為1765萬噸(折P2O5%),而2017/2018年磷肥產量僅為1453萬噸,比均值下降310萬噸(相當于650萬噸一銨);出口變化不大,表觀消費量下降了25%以上。鉀肥前五年表觀消費量均值為1850萬噸(折60%氯化鉀),而2017/2018年鉀肥表觀消費量為1800萬噸,僅比五年均值下降不到3%。如果用量大幅減少,那么必然磷、鉀同降,但通過五年鉀肥表觀消費量的分析可以判斷,總需求降幅并不明顯。一方面需求沒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磷肥等品種供應大幅減少,價格還在下行通道中,只能用社會的隱形庫存大幅下降、顯性庫存增加來解釋。經銷商群體龐大,每個少存10噸,全國就可增加近千萬噸的顯性庫存,顯性庫存大并不足懼。
秋播油菜和小麥播種面積不足5億畝,而夏播耕地面積是秋播的3倍。秋播復合肥生產時間一般持續3個月——6月下旬至9月下旬,按照當前的態勢,今年復合肥開工率在2月底前很難提升。而當前到6月中旬夏播結束,復合肥生產時間已不足3個半月。夏播比秋播面積大2倍,而生產時間僅差半個月,時間已嚴重不足,且原料缺少保障。
復合肥旺季斷貨曾被行業嘲笑為“狼來了”,但按復合肥淡儲趨勢看,狼天必然會來,是不是今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