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采集到一組采暖季期間部分地區的天然氣缺口數據:河北17億方,山西12億方,陜西10億方,吉林80萬方/天,內蒙古300萬方/天,山東1500萬方/天,河南600萬方/天(高峰月可達1000萬方/天)。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紛紛啟動了限停氣應急保供措施,而這使得那些由民營企業管理運營的點供用戶“坐”不住了,因為在“三桶油”主導下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中,這部分氣源被排在了限停供序列的靠前位置。
與之相對應的是,就在今年6月,十三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意見》已明確提出了鼓勵“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當下或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天然氣行業的“點供”模式理應有一定的生存價值和空間。然而,當氣荒來臨,面對限供,“點供”用戶應該得到怎樣的對待?主張“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的天然氣市場化下一步又該怎么走?
點供用戶的度冬窘境
“停氣了!”12月5日下午5點左右,位于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大白樓村的居民及附近的部分工商業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然氣“斷供”有些手足無措。好在停氣并沒有維持太久,居民們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實質影響。
然而一想到自己所生活的區域并沒有接入北京市大氣網,而是由一家名叫北京實科燃氣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以槽車“點供”方式供應壓縮天然氣(CNG),對于在接下來的供暖季期間能否用上穩定的天然氣一事,這些居民以及工商業用戶還是憂心忡忡。
記者隨后了解到,隨著北京市冬供模式開啟,該公司目前能拿到的氣源量驟減,其所轄的上述片區用氣量卻大幅上升,由入冬前的約1000方/天,增至目前的3000多方/天。“氣站等著拉氣的車都排起了長隊,以前3個小時能拉一車氣,現在一天拉一車。停氣主要是因為氣源緊張,管網沒通,車又拉不過來。現在居民用氣一方兩元九角我們也是賠錢。能不能建議把我們也接入大管網?”該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
而面對今冬隨時可能會發生的斷氣,片區內一家企業用戶的后勤主管薄先生有些無奈。今年夏天,這家企業在集團公司的統一規劃安排下從城區整體搬遷至此地辦公,相比以前,獨立庭院的辦公環境既寬敞又安靜。但這次斷氣也提醒他,近200名員工的用餐有可能在今冬成為棘手難題。
“因為沒通管道氣,只能從附近小區開了個氣口,引進北京實科提供的壓縮天然氣。沒想到還能碰到斷氣、缺氣的問題。好在我們用的是中央空調電采暖,即便天然氣斷供也不至于影響到工作時間的采暖。”他說。
點供氣“民生”不容忽視
北京尚且如此,縱觀北方地區,在冬供期間類似現象發生更不是個例。
記者了解到,“點供”由市場自發催生,其規模興起于“十二五”期間,包括CNG(壓縮天然氣)和LNG(液化天然氣)兩種天然氣形態。尤其近兩年,在各地“燃煤清潔替代”的強力政策推動下,隨著“縣縣通”、“村村通”工程如火如荼開展,那些大氣治污形勢嚴竣、天然氣管道氣短期難以到達的城區、農村與偏遠山區等地的散煤用戶,均成為點供氣目標市場,其中LNG“點供”更是備受推崇。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約180座LNG工廠,產能達到12600萬方/天。“我認為目前居民‘煤改氣’用量已占到國內LNG總產量約2/5。以目前冬供期間液廠平均開工率30%計,約1500萬方/天用于居民散煤替代。如果考慮到煤制氣液化工廠,以液廠平均開工率50%計,約有超過2500萬方/天為居民用氣。”陜西燃氣設計院院長郭宗華對記者說。
這顯然并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以想見,當氣荒來臨,這部分點供氣遭遇限供,甚至停供也并非偶然事件。
記者注意到,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甘肅代表處在其于11月27日發出的一份緊急通知中就要求,“為了確保城市居民和重點用戶的安全供氣,請客戶嚴格按照日指定量控制用氣,盡快安排LNG停產,并壓減工業、CNG等非居民用氣。”
據市場機構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近40家LNG工廠處于停工狀態,與其直接相關的民生問題尚未有專門統計,一旦LNG工廠限供或停工范圍繼續擴大,其產生的一系列消極影響同樣無法估量。
值得關注的另一個現實是,“LNG終端消費者已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民用戶,而這部分用戶其實是中國經濟條件最差的人,卻在承受著中國最高的天然氣價。因為農民的房子大,又缺乏相應的保溫措施,所以用氣量大,盡管有國家補貼,但補貼遠遠不夠,這就是問題的嚴重性。”郭宗華說。
仍待改革保駕護航
點供是我國在推廣利用天然氣過程中,在管網不發達的情況下為了培育市場、推進天然氣利用、響應大規模“煤改氣”而出現的靈活供氣形式,是最具市場化的供氣路徑。從這個角度出發,當下因天然氣供需矛盾導致的點供難以為繼問題理應得到正確疏解。
專家指出,參考美國在天然氣價格管制逐步取消的十余年期間完成了“上游多方準入、中游運輸分離、二級市場形成、用戶擇優選擇等發展過程”的經驗,在我國,上述問題的解決還有待于加快推進“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市場多方準入,管道分離與無歧視公平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障北方冬季清潔采暖用氣,近日,中石油、中海油“南北串氣”贏得了一片贊揚,也為促進下一步更大范圍的管道互聯互通開了個好頭。有專家更是據此提出建議,我國應該加快推動“國家級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
“以中海油為主,中石油、中石化三家企業的南方氣源與接收站開放共享,如中石油絢甸管道氣源、中石化北海接收站均可參與南北串氣,可為滿足北方冬季調峰需求發揮重要作用。未來再輔之以新建LNG接收站戰略性北移、陸海老氣田轉儲氣庫等舉措,南北串氣做好了,氣源供應將不再限制華北煤改氣的手腳,且天然氣價格可以降下來。”中海油研究總院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資深工程師許江風對記者說。
但他進一步指出,我國要使“南北串氣”真正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機制,還需要鋪設很多管道聯絡線,而基于提高投資效率、節省土地資源占用的考慮,“成立國家級油氣管網公司、天然氣統一按熱值交易更適合中國國情”。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組建模式:集團公司由“三桶油”管道資產折價入股,吸引全國性基金等大資本,每個省有集團公司控股,吸引當地管道資產和資本入股,通過執行集團公司制定的戰略規劃,加快管網建設進程、促進互聯互通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再引入足量低價氣源和儲氣調峰能力,氣荒問題即可迎刃而解。”許江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