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氯化鉀市場最受矚目的事件便是鹽湖股份年內第6次調價:8月1日起報價下調60元(噸價,下同),60%鉀供代理國鐵到站報價從1930元降至1870元,除正常的年底按銷量略有返利,其余優惠暫無。從表觀報價來看,此報價是年內最低報價;從實際操作價格來看,也僅比5月份開啟的大促銷時的低價高20元。
這第6次調價,調了60元,是要六六大順的節奏嗎?
市場對此有不少詬病
雖是8月1日開始降價,但是早幾天市場上就有了風聲。而且不像7月份要漲價那次,市場反復在核實、反復追討調價正式公函,這一次消息一出立即就有人做出了反應,據稱華東港口60%紅粉已出現了1830元左右的揮淚甩賣價。可見,其實對于成本、對于到貨、對于需求,大部分業內還是站在看空后市的一邊。
有人表示,鹽湖7月份調漲80元絕對是走了一步臭棋。是,由于之前的大促銷使得流向多得有點發不過來,成品庫存大減,而且當時大合同延期再延期,市場氣氛就是在炒漲,所以鹽湖調漲是可行的;但是大合同的預判較集中,也就是說對長期價格可能的變化空間其實業內大戶們都是心里有數的,當時很多代理表示本以為鹽湖只會調漲20-30元,這樣的話還可能一起跟進。于是,7月份新價基本無成交,就連后期市場上陸續開始配合喊出1930元的價格,但沒堅持幾天成交價就被打回原形。
還有人表示,鹽湖一會漲,一會掉,這樣的操作簡直兒戲。現在市場需求還不是特別旺盛,進口鉀的到貨情況也還未完全明朗,就是降價對促銷的意義也不大,而且很可能引起“買漲不買跌”的惡性連鎖反應,反而加重銷售壓力。
換個角度看其實正常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所謂變化頻繁倒不至于,其實調漲與降價都是正常的。最起碼的,尿素企業不就常干一件事嗎?感覺要掉了,就先漲一下,對沖一下降價空間,本來可能要掉100元,結果掉了60元就又穩住了(只是簡單舉例,不涉及近期實際行情)。
漲,并不一定是非得漲。鹽湖7月份調漲一事到了快中旬才確定,且遲遲不見正式價格表,當時很多業內也猜測,其實鹽湖調漲可能主要是為了代理商能更好的出貨,他們的發運計劃快執行完了,希望市場上的消化速度也能跟進,那么后期不論漲跌大家都可輕裝上陣;萬一后期價格出現下行,代理商們因為銷售速度快,屆時便不至于陷到泥潭。
降,是無奈同時也是睿智。當然,行情好的話,真的漲起來那就更好了,現在價格下行了,這是錯綜復雜的市場反應所致,哪怕鹽湖作為行業的龍頭,也只能無奈接受。其實鹽湖7月份調漲可能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但應該已經基本達成了想達成的某些重要目的,這種情況下,8月份降價應該是明智之舉了。因為大合同成本已確定,市場的心態基調也十分明顯,近日進口鉀到貨速度不快但也不慢,所以估計后期大量到貨指日可待,那么鹽湖不先降價難道要等到進口鉀先降價?萬一屆時鹽湖又像從前成了跟在市場屁股后頭的倒霉蛋怎么辦?
穩與降業內仍有分歧
不管是詬病還是理解,都已經不那么重要了。目前對于“漲”,應該是沒有什么幻想了,氯化鉀市場上的“遮羞布”即將被掀開,是“穩”還是“降”業內存在著分歧,但是分歧的點其實只是會穩多長時間而已。預計近一兩周表觀報價還會繼續“堅挺”,但最終8月份氯化鉀價格或將有20-50元左右的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