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當前,農資產品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特別是化肥行業,其已經成為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非直接碳排放源之一。今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化學農藥等符合相關要求的生產企業將被納入其中,這就要求農資生產企業在市場化的規則下進行節能減排。
事實上,國內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工作早已啟動,自2013年以來,我國陸續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等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對探索市場化的節能減排路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么,試點省份的碳交易市場現狀如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又將采用怎樣的方法來引導企業節能減排?為此,《中國農資》記者獨家采訪了試點省份的農資企業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
試點履約相對輕松
湖北是我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省份之一,也是我國化肥企業相對集中的省份,這里聚集了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作為試點省份的化肥企業,湖北祥云、湖北三寧均是湖北省首批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履約的控排企業。自2014年履約以來,這兩家都在積極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湖北祥云生產部副部長郭國偉一直負責該公司的碳資產管理工作,對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有著自己的見解。據他介紹,在湖北的化肥企業中,企業的碳配額分配方法一直實行的是歷史強度下降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排放單位的實物產出量、歷史強度值、減排系數來計算的。一般來說,按照這樣的方法分配配額的話,如果控排企業的實物產出量不變,那么其獲得的配額呈逐年下降態勢,企業承受的減排壓力逐年加大。
“在這種方法下,要求我們2016年的減排量要比2015年下降4.3%,需實際減排3萬多噸二氧化碳。”他說。實際上,湖北祥云在2016年經過節能改造后,碳排放總量下降了2.71%,實際減排二氧化碳2萬噸。但即使這樣,該企業仍需要在市場上購買1萬多噸的配額來完成履約。我們也可以算一筆賬,在湖北試點,單位碳價總體在10-20元間浮動,那么1萬噸配額的碳價大約在10萬-20萬元之間。對于大型化工企業來說,這樣的履約成本并不會給企業帶來太大壓力。
相較而言,湖北三寧需要完成的減排任務更重一些。據該企業生產環保部副主任彭慧介紹,2015年的二氧化碳實際排放量約400萬噸,根據歷史強度下降法計算,該企業在2016年應完成的減排量約16萬噸二氧化碳。但是,“我們在2016年有新增產能,發改委按照我們的生產能力重新核算配額,所以我們在2016年獲得的配額是442萬噸,履約后還略有富余。”
總體來說,目前湖北省的企業履約相對輕松,但對很多企業而言,完成履約并不是最終目的,節能減排才是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核心所在。然而,企業反映采用歷史強度下降法分配配額的方法有“鞭打快牛”的嫌疑,因為企業均是在自身歷史排放量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減排,所以越是產量大的企業減排壓力越大,這種狀況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后將會得到改變。
碳資產管理需要改進
據了解,目前碳交易試點已經初步形成了碳價的市場機制,但是企業要想充分利用這一游戲規則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仍然以湖北試點為例,我們從中可以發現碳資產管理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據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交易部總經理李秋晨介紹,目前很多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碳資產管理團隊,很多企業沒有把發改委分配的配額當做資產。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比如湖北三寧和湖北祥云的碳資產管理都劃歸本企業的生產部門進行管理,企業對碳資產的管理更多地是傾向完成減排履約管理而非價值管理,這使得企業獲得配額后,這些有價值的配額往往處于沉睡狀態,而沒有通過交易給企業帶來利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管的。
就客觀而言,目前的碳市場還不是特別成熟。比如一些銀行沒有把碳配額當做企業的資產,因此用初始配額進行銀行抵押、貸款等還沒有全面鋪開。郭國偉表示:“我們是希望利用初始配額融資的業務能夠順利推開,這樣可以給企業很大的幫助,能夠利用初始配額進行融資的企業只是個案,并無代表性。”
就主觀而言,為保障企業正常履約,企業負責碳資產管理的人員在操作中傾向保守。比如在碳資產托管方面,如果把碳資產交給第三方托管的話需要將企業賬戶和密碼都提供給第三方機構,這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相當大的風險。彭慧告訴記者:“對我們來說托管太不安全了,萬一出了問題會很嚴重,所以沒有保證的事情我們不做。”
而就配額交易來看,湖北碳市場的活躍期一般在第三方核查機構對控排企業核查之后與履約前這段時間碳市場非常活躍。“一般來說,每年三月份,在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去年的排放量之后,企業通過對比核查結果與發改委下發的配額后,如果有富余的配額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如果有缺口就要去市場上購買,在這之前除非把配額以低價售賣否則很難成交。”
由此看來,企業沒有完全發揮碳配額作為資產的效用也有自己的苦衷,但就記者的采訪來看,試點省份的企業由于積累了碳資產管理的經驗,可以從容應對未來全國碳市場的交易,但是非試點省份的企業目前只是配備了相關人員,還處于學習階段。2017年-2020年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第一階段,該階段是全國碳交易試運行和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企業還有時間逐步調整自己的碳資產管理策略。
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會“獎優懲劣”
據了解,與試點省份不同的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配額分配上將采取基準法,這將把“鞭打快牛”變成“獎優懲劣”。在這種方法下,有減排優勢的企業將在碳市場中獲利,而沒有減排優勢的企業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從化肥行業來講,目前企業的能耗水平有較大的差距。以合成氨為例,不同企業的碳排放強度存在較大差異。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資料顯示,在煤頭企業中,產量較大的企業的碳排放強度控制在較低水平,屬于相對先進的企業,而碳排放強度較高的企業則集中在產量較低的企業中;在氣頭企業中,絕大多數氣頭企業碳排放強度控制在較低水平,只有少數產量較低企業的碳排放強度較高。據不完全統計的數據顯示,煤頭最差企業能效水平是全行業平均水平的2.25倍;氣頭最差企業能效水平是全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由此可見,在合成氨行業中,那些產量較低的企業有較大的節排空間。
磷肥企業間的碳排放強度也同樣存在差異。就磷酸一銨而言,采用傳統法生產工藝的企業每生產1噸五氧化二磷的綜合能耗為213-333千克標煤;采用料漿法生產工藝的企業每生產1噸五氧化二磷的綜合能耗為180-350千克標煤。
而在這種能耗的差異中,采取基準法分配配額可以起到“獎優懲劣”的效果。據了解,基準值是基準法分配配額的關鍵基礎參數,而行業基準值是指每個行業單位實物產出二氧化碳排放的先進值。也就是說那些碳排放強度較低的企業將獲得較充足甚至富余的配額,其中富余的配額可以拿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售賣,而那些碳排放強度較高的企業獲得的配額往往不足以達到履約配額量,需要從市場購買配額。因此,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會對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開啟雖然是通過市場手段倒逼企業節能減排,但是這在客觀上幫助了企業全面摸清自身的碳排放數據,使企業在減排工作中能夠有的放矢,從而提升企業效益。與此同時,企業獲得的碳配額也成為企業的資產,通過碳資產的有效管理可以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因此,對農資企業而言,在減排的同時如何利用好碳市場機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記者手記
“減排”一直在路上
據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裁周丞介紹,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范圍已經基本明確,總量設定與配額方案也在制定當中。依據《關于進一步規范報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納入企業名單的通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涵蓋了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化學農藥等產品的生產企業。
但是最終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會納入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尚無明確的文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教育培訓處處長葉皓告訴記者:“目前沒有任何正式文件確定任何產品。”盡管如此,農資行業已經在為迎接全國市場的“碳”考驗做好了減排準備。除了試點省份的農資企業在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外,非試點省份的企業也在著手減排工作。
開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潤林告訴記者:“在我們化肥行業如果不進行節能減排的話,企業的能耗高,成本就高,那么企業也無法生存。所以國家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我們企業的立場是一致的,都是要把節能減排的事情做扎實,即保護了環境也提高了企業的效益。”為此,開磷集團已經從生產工藝等方面入手開始節能減排工作。
另據記者了解,甕福集團、河南心連心等大型化肥企業的減排工作都早已開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如甕福集團,在“十二五”期間公司能源消耗總量逐年下降,累計完成節能量3萬多噸標煤;而河南心連心更是以能效領跑者著稱,是行業公認的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相信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考驗下,農資行業將會呈現節能減排新格局,更多有責任、有情懷的農資企業會主動承擔減排責任,更好地服務“三農”、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