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復合肥
近日,筆者在和某大型化肥企業的人員閑談中發現,由于原料價格和生產技藝的問題,中國的氮肥、磷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弱,一些企業改變方向,想把三元復合肥業務做到國外,但無奈的是三元復合肥的20%出口關稅像“攔路虎”一樣橫在那里,讓企業感到很頭疼。三元復合肥到底要不要放開出口?
甲方:減免關稅、刺激出口是良策
現在的化肥市場上不乏這樣的聲音:隨著優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化肥已經恢復了一般商品的屬性。它就應該像普通商品一樣去參與市場競爭。但它真能和普通商品一樣去自由競爭嗎?新出臺的關稅政策表明,取消了氮肥和磷肥的出口關稅,但三元復合肥的關稅還在20%這條線上。與傳統化肥相比,三元復合肥對于土壤的修復改良和耕地質量的提升都有明顯的效果,這也決定了三元復合肥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眾所周知,這兩年中國的磷肥處在盈利、虧損的臨界點上,而氮肥早已經處于虧損狀態,刺激三元復合肥的出口就能拉動磷肥、氮肥的需求,可以緩解它們的困境。但是,三元復合肥的出口關稅還在,想要出口,很難。
國家之所以沒有完全放開三元復合肥的出口,主要是出于對鉀資源的保護,這是一種可用盡的資源。但取消三元復合肥的出口關稅會造成鉀資源的大量流失嗎?答案是不一定。用一組數據來說明:中國三元復合肥的出口在2007年達到峰值,為59.9萬噸。2008年征收關稅之后,銳減到每年出口量不超過10萬噸。如果現在放開關稅,出口達到峰值(50萬噸),也不超過我國復混肥產量的1%,折合鉀肥出口量不超過10萬噸,這個量也少于我國鉀肥進口量的2%。所以,不會出現鉀資源的大量流失。而且,放開出口,勢必會增加鉀肥的進口量,這也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增添砝碼,換句話說,我們會用更低的價格進口鉀肥。
復合肥的出口和其他化肥種類不太一樣的地方在于品牌認知度。比如,尿素和二銨只要含量達到了,誰的價格更低誰就會稱霸市場,但復合肥不是,這里面還有配方的調整、增效劑的使用、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的問題。售后服務是拉動銷售,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方法,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論價格,我國的復合肥拼不過俄羅斯,我們要走高精尖的路線,勢必要把服務做好,用服務帶動銷售。只有把服務做出去,把品牌樹立出去,我們的復合肥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乙方:先磨劍、再亮劍為良策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呼吁減免三元復合肥關稅,讓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但減免了關稅就能大幅度增加出口,解決國內市場的產能過剩矛盾嗎?筆者認為不完全是。原因在于我國的化肥產品不管是單質肥和復合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都不高,這里面有關稅的因素,還有很大的因素在于產品的創新和服務不到位。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國內市場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但這種需求是針對好產品,好服務的需求,而不是價格低廉、同質化的產品。
所以目前企業應該做的是踏踏實實的搞創新,研發出具有科技含量,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化肥,并且在創新的同時還要好好把服務做到位。很多外國企業在進軍中國市場之前已經把相關的服務搞的爐火純青,加上優質的產品支撐,為他們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先磨劍,再亮劍不失為良策。再者,從長遠的角度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勢必要保護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