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近幾年,農資行業的寒冬不僅考驗著經銷商,也考驗著農藥生產企業。作為行業中的一批黑馬,由于作物結構調整、果菜作物增加、病害防治要求不斷提高,殺菌劑的用量逐年增加,占比穩步上升。放眼全球,整個殺菌劑行業呈現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快速發展趨勢。俯瞰國內,氟唑環菌胺、海洋芽孢桿菌、堅強芽孢桿菌、吡唑萘菌胺等一些成分陸續獲得登記。隨著吡唑醚菌酯等一批殺菌劑大單品專利到期,殺菌劑市場的發展迎來黃金時期。
近兩年,受不利天氣、糧價低迷影響,全球農藥市場進入深入調整期。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國內農資市場整體疲軟,但殺菌劑行業卻快速發展,市場份額逐年增長,成為保障食品安全和作物健康的重要農用生產物資。隨著吡唑醚菌酯等一批殺菌劑大單品的專利陸續到期,中國殺菌劑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迎來了難得的黃金發展期。
高效產品不斷涌現
2016年中國登記的農藥產品數量約為35900個,其中殺菌劑占到了26%。最近幾年農藥企業登記的殺菌劑產品保持了穩定增長,而殺蟲劑有所下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最近3年中國農藥的年生產量約為370萬噸,出口量維持在150萬噸左右。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總農藝師張文君介紹說,2014~2016年對中國農藥產業是一個寒冬,尤其是出口貿易下降幅度較大。2014年中國農藥出口金額約81億美金,到2015年、2016年卻變成了50多億美金。從2016年底到今年二季度,國內農藥行業處于復蘇狀態,制劑市場的勢頭非常好,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出口數量及金額增速接近35%。
“從不同類別的農藥產品看,殺菌劑一直是中國農藥行業的短板,尤其是制劑生產,總有一些短缺的制劑產品。2016年農藥產品出口數量顯示,除草劑占到30%,殺菌劑僅占13%,國內農藥企業大多以出口殺蟲劑為主。”張文君如是說。
進口方面,從數量和金額看,2011~2016年國內農藥企業都出現了嚴重下滑。例如,2016年的進口量比2015下降了32%,進口金額下降約37%,比出口的降幅還要大。中國每年進口的殺菌劑約占進口總額的45%,今年一季度進口殺菌劑的數量增長約42%,進口金額增長近27%。這表明:隨著全球農化市場出現緩慢復蘇,中國農藥市場也同期出現增長。
目前,全國共有1200多家殺菌劑生產企業,其中安徽有54家,排在第6位。從作物的登記情況看,登記最多的作物是糧食作物,其次是蔬菜和果樹(見表1)。截至今年7月,中國已登記殺菌劑產品9590多個,其中3385個混劑,其它的都是單劑。
從登記的新的活性成分看,2013年至今大概有20個新品種獲得登記(見表2),包括去年登記的氟嘧菌酯等新成分。防治植物細菌病害的藥劑中,柑橘、黃瓜水稻等16種作物都有登記。防治細菌病害的藥劑主要是銅制劑及其它制劑,而登記的殺線蟲藥劑則主要包括有機磷、土壤消毒劑等6大類(見表3)。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處陳立萍老師介紹說:“近年來,國內殺菌劑登記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SDHIs類產品仍然是目前登記的熱點;二是氟唑菌酰羥胺、氟噻唑吡乙酮等超高效品種不斷涌現;三是生物源殺菌劑品種發展迅速,微生物、植物源、農藥抗生素等新品研發不斷增加;四是毒氟磷、酚菌酮、氯啶菌酯、氰烯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醚菌酰胺等國內自主研發的新品種不斷涌現;五是小作物上的殺菌劑登記受到關注。”
病害發生呈現新特點
中國農作物病害發生嚴重,常年發生的主要病害有300多種。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2015年中國農作物病害發生面積17億多畝次,防治面積24億畝次,常年病害防治用藥7.6萬噸左右(折百量)。
近年來,中國主要作物病害發生表現為四個特點:首先,南方稻區水稻紋枯病連年重發,北方特別是東北稻區紋枯病發生加重,小麥紋枯病和白粉病等常發病害發生范圍廣;其次,受氣候影響,小麥條銹病、稻瘟病、馬鈴薯晚疫病、小麥赤霉病等流行性病害發生平穩;再次,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惡苗病、小麥黃矮病、腥黑穗病、小麥全蝕病及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危害回升;最后,一些檢疫性病害發生較重。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邵振潤建議農藥企業、農戶在病害防治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學習貫徹新《農藥管理條例》,依法用藥;第二,抓好生物生態防控,減少用藥;第三,抓好技術指導,科學用藥;第四,加強培訓,提高用藥水平;第五,統防統治,搞好社會化服務。第六,推廣新型藥械,提高利用率。
土傳病蟲危害較大,一般可造成作物減產20%~40%,嚴重的減產60%以上,甚至絕收。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技術,農民常采用化學農藥灌根防治土傳病蟲害,不僅造成土壤惡化,且及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和地下水污染。目前,國內土傳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綜合防治、使用無病種苗以及防止土傳病害再侵入等多種手段。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曹坳程表示,1975年中國提出的植保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多年實踐經驗表明,這一方針是極為正確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注重的是“綜合防治”,而發達國家更注重“預防為主”,難以防治的土傳病害可以采用預防為主的方針,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將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還可以極大地節約水資源。
到農業最需要的地方
新《農藥管理條例》的五個配套規章將于8月1號正式實行。談到如何具體落實,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周普國建議農藥企業、科研人員等業內人士著手做好以下幾點:生產許可方面,一是明確內部分工和生產許可辦理的流程,制定詳細的辦理指南;二是組織開展培訓考核;三是做好與其他部門的銜接。經營許可方面,一方面要制定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的布局規劃;另一方面,編制好經營人員的培訓教材,做好經營許可政策的宣講。登記方面,確保及時受理登記申請和資料的轉交,各省要積極引導,加快建設本省特色小型作物農藥。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強農藥管理體系建設,為行業做好技術支撐。
“總之,新《條例》理順了農藥管理體制。下一步要以農藥全生命周期和全鏈條監管的角度去推進管理,要更加注重全程的政策銜接,不能就登記談登記,就監管談監管,制訂政策時也要考慮生產、經營和使用的實際情況,堅決避免前后抵觸,著力解決農藥行業中間強、兩頭弱的現狀。此外,更加注重全程的信息共享,著力將各環節的信息打通,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饋機制,使用環節的信息可以給登記評價做支撐,銷售環節的信息也可給生產決策做依據,從而提高全程管理能力和全面的協調水平!敝芷諊缡钦f。
談到農藥行業的綠色發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魏啟文表示,施用農藥是防病治蟲的重要措施,但農藥的過量使用不僅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也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為此,國家提出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今后在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推進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作為農藥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殺菌劑扛起了環保友好型農藥的大旗,這是符合中國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導向,也契合了用戶消費提質升級的趨勢。在病蟲草害的防治過程中,希望農藥企業加快研發新產品,特別是適合現代新興經營主體,新興施藥技術發展的專用產品和施藥器械,綜合運用物理、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種手段,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對今后行業的健康發展,魏啟文提出了兩點期望:第一,農藥行業要堅持綠色發展,綠色使用,特別是科學、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產品。第二,農藥行業做強離不開農業主戰場,企業要走到產業發展的前沿,到農業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