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年夏殘蝗基數、蝗區生態環境及7-8月份氣候條件等多因素綜合分析:預測我省秋蝗將中度發生,發生面積160--180萬畝左右,其中100--110萬畝將達到防治標準,局部黃河灘蝗區仍有可能出現高密度蝗片,秋季治蝗形勢不容樂觀。
主要依據:
(一)、夏殘蝗面積有所減少,基數接近去年略偏低 。
據全省9市37個蝗區縣6月底對280余萬畝蝗區夏殘蝗情況進行拉網普查,共取點25507個,有殘點數9734個,有殘點率38.16%,比去年增加2.76百分點;全省夏殘蝗面積132.79萬畝,較上年增加2.03萬畝,較2015年減少3.27萬畝。從不同殘蝗密度發布情況看,每公頃100—500頭面積113.25萬畝,較上年增加7.03萬畝,500—1500頭面積18.28萬畝,大于1500頭的高殘面積1.26萬畝,分別比去年減少4.38萬畝和0.62萬畝,平均殘蝗密度為每公頃160.05頭,較2016年的167.12頭略偏低,最高密度3003頭(濮陽)。
其中黃河灘蝗區夏蝗有殘點率為48.32%,較上年增加8個百分點。夏殘蝗面積118.99萬畝,較去年增加4.33萬畝,與前年持平,平均殘蝗密度為每公頃186.12頭,略低于去年的185.02頭。在滎陽、濮陽、焦作、鞏義、蘭考等蝗區均發現有每公頃1500頭以上的高殘點片,最高殘蝗密度為每公頃3003頭(濮陽)。
駐馬店庫湖蝗區夏殘蝗面積13.8萬畝,少于2016年的16.1萬畝。每公頃100—500頭面積12.1萬畝,500—1500面積1.7萬畝,沒有大于1500頭的高殘面積,平均殘蝗密度為每公頃60.51頭,低于去年和2015年。
(二)、蝗區生態環境適宜
我省東亞飛蝗發生區80%以上集中于黃河灘區,由于近年來黃河水利工程的建設,加之三門峽水庫蓄水高度降低、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造成大面積嫩灘、夾河灘,逐步演變為飛蝗適生基地。加之現階段我省黃河灘地絕大部分耕作粗放,秋季農田大片夾荒,嫩灘區基本不耕種,雜草叢生,比較適宜東亞飛蝗孳生。
(三)、夏、秋季氣候條件無明顯不利影響
根據省氣象臺7-8月份天氣趨勢預報,7—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多0-1成,平均氣溫接近常年略偏高。天氣情況對秋蝗發生無明顯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