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各地田間監測調查情況及栽培、氣象等條件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省馬鈴薯晚疫病將達到偏重發生程度,發病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
預報依據:
一、田間菌源充足,品種抗病性差。我省馬鈴薯晚疫病常年發生較重,田間菌源豐富。當前馬鈴薯主栽品種多數抗病性較差,如早大白、尤金、克新13、延薯4號、東農303等品種近年來發病程度均較重,利于病害流行。
二、發病始期接近常年。據各地田間監測,密山6月24日田間始見中心病株,北安和勃利分別于7月1日、7月3日田間始見中心病株,富錦、愛輝、雙城、穆棱等地近期田間也見發病,發病始期與常年接近,其它縣市目前尚未見發病。目前發病地塊平均病株率均小于1%,病斑多發生在下部葉片。
三、我省7、8月份氣象條件有利。近期我省多高溫少雨天氣,另據省氣象部門預測,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略少,全省平均氣溫正常略高。但7、8月份為我省降雨集中期,且正值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期,利于病害發生流行。
綜上所述,預計今年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程度重于去年,大部分馬鈴薯主產區將達到偏重發生。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及時發布防治預報,組織干部和農技人員搞好田間調查,加強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必要性和防控的宣傳指導,組織農戶提早噴藥防治。
防治建議:
1、中心病株處理。當發現馬鈴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時,要連根將薯塊全部挖出,帶出田外深埋或銷毀,對病株周圍50米范圍內噴施霜脲·錳鋅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藥劑進行封鎖控制。
2、及時進行田間藥劑防治。降雨多、連雨天,溫度18℃~22℃,相對濕度90%以上,感病品種田應增加施藥次數,施藥間隔天數5天~7天。治療型藥劑應與保護型藥劑配合應用,且同一類作用機理的藥劑不能連續使用,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生物藥劑可使用1000億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化學藥劑推薦使用50%氟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25%氟嗎·唑菌酯懸浮劑、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懸浮劑。一般情況下噴藥后8小時內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噴藥時應嚴格按照《農藥安全操作規程》施藥。
3、收獲前預防塊莖感病。馬鈴薯收獲前2周進行殺秧,把莖葉清理出田外集中處理。殺秧后地表噴施一次霜脲·錳鋅或醚菌酯預防塊莖感病,選擇晴天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