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生意與別的生意相比大同小異。大同的是,有賒銷,有低價競爭,也有高價銷售。這個行業,有人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但即便如此也還是怨言不斷。有的人小本經營,利潤微薄,卻因為足夠養家糊口而恰然自得。這里面其實是社會問題,而非農資生意的問題。小異的是,農資商品是生產資料,它能給客戶帶來不僅僅是農資產品本身的價值,某種意義上說是剛性需求。
關于低價,有些人以此為競爭,搞些促銷或者營銷手段。這種策略不僅減低了自己的利潤,也影響同行的利潤,自然就有利益受損者十分的不爽,會批評這種行為是惡性競爭,是下三流的手段。不過,筆者覺得,既然是手段,如果不違法,也就不能夠被譴責。當然,以假貨等違法手段實行的低價,不是低價的優勢。但是低價策略,實際上非常低能,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這種最原始的價格戰形式,無異于戰場上的肉搏戰,殺人一萬弄不好也自損一萬甚至更多。
為什么想起寫點東西,是因為這次筆者也拿了一點現款操作的農藥,進貨要先打款,運費還要自己出。以前拿貨很少現款,最多先付個百分之多少,運費自然是墊付,貨物銷售結束結賬時從中扣除?梢哉f,像這樣先打款再發貨而且自己付運費的事,是筆者做農資零售十幾年來的第一次。因為筆者知道這個農藥成本已經十分透明,是市場上的最低價,沒有什么利潤了,再低就是假貨了。而且筆者相信這是確確實實的真貨,所以才進一點試試看,就當成是一個嘗試吧。只是,低價未必就能增長銷量,那批貨,因為沒有推廣價值,只是被動地等待客戶來買,所以,銷量其實還是老樣子。
因此,低價銷售也不見得供不應求。是的,低價銷售不可能供不應求,貌似是占據市場的有力措施。至少,同類產品絕對會受到很大影響,產品本身的銷量可能會有所增長。但是,這種手段絕對不可以賒銷,這個手段是賒銷的對立面。賒銷存在,就是因為產品的利潤足夠支撐起賒銷所產生的費用,否則,傻子也不會為賺10塊錢卻賒賬幾千元。產生賒銷的原因很多,但是經營者愿意賒銷絕對不是做善事,而是有足夠的利潤誘惑或者受未來可預計的利潤驅使。所以,只要商品的利潤空間足夠大,就一定會有人用賒銷來搶奪市場份額。因此,低價是可以用于打敗賒銷的策略,但絕不是什么好方法。
同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完美無缺,賒銷或者低價都不可能一種手段就包打天下。至少,反其道而行之,溢價(高價)銷售也是一種很好的手段。看看國外擁有專利成分的新藥,無一不是引領農藥市場高價的先鋒。他們雖然銷量不大,但是賣一瓶貨可以抵得上別人賣一件貨的利潤。所以雖然銷量不大,總利潤卻很高,同時還因此減少了人員的開支以及其他隱形開支。按俗語說,就是“撿到的輕松”。他們還開啟了良性循環的模式,因為品質優所以價格高,繼而利潤大,研發能力也就越強,最終品質更優。他們不是貪大求洋,而是精益求精。這種高價策略,最怕產量過大導致供大于求,也怕市場飽和導致串貨,因此,他們并不希望加大生產和銷售。這才是為什么他們聲明禁止網絡銷售的原因。實際上,市場需求總是有限,像這類工業產品很容易就能滿足需求。優質產品搞饑餓營銷,才是保持高價策略的明智之舉。反觀國內農資市場,惡性競爭比比皆是,需求低,導致品質差、價格低,于是利潤更低,研發更談不上了,最后結果品質更低,需求也更低。
所以,農資人都在抱怨賒銷、串貨。根本原因在于供大于求,也就是說,一方面沒有需求。種植糧食效益低下,種植經濟作物風險巨大,誰會盲目地在農資上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廠家的無序競爭,無限制地加大生產。這樣子,賒銷與串貨怎么可能消除?所以,實際上國內農資市場就是一種內戰的局面,急需有識之士將國內的農資企業以及各級經銷團結起來,也走良性循環的路子,才有可能完全消滅賒銷串貨,引導行業進入一種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進而壯大實力,真正打敗外國進口貨的入侵,或者說,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好、更高效實用的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