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7日召開的重慶市化肥農藥零增長推進會上,重慶市農委總農藝師劉保國表示:“目前,重慶市化肥、農藥‘兩個零增長’已實現順利開局,并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將不打折扣、不講條件,到2020年全面實現‘兩個零增長’,進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農藥化肥零增長,無疑激發起廣大農產品消費者的濃厚興趣。近年來,不少糧食、蔬菜或水果種植者,單方面追求產量或“賣相”,不顧國家政策及法規底線,農藥化肥泛濫施加,嚴重影響、甚至是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消費者健康,進而對整個社會公信力都造成極大負面損害。因此,重慶宣布即將實現農藥化肥零增長,體現的就是從控制農藥化肥施加量、不斷改善農產品食品安全水準的積極姿態。
在此同時必須仍要看到,“零增長”與“負增長”、或干脆就徹底拋棄使用農藥化肥,這中間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重慶山地較多、土地肥力普遍瘠弱,就目前生產技術和自然氣溫環境來看,大多數農作物的生產與豐收,還離不開一定程度的農藥與化肥“保駕”。這即是說,社會民眾要客觀辯證看待重慶此時提出的“農藥化肥零增長”,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在種植規模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整個重慶地區的農藥化肥使用總量不再增加;二是逐步且適當地降低單位農作物、或種植面積上農藥化肥的使用數量,進而減低農藥化肥的殘留污染。
事實上這就包含著一道科技含量極高的加減法算術題。既要豐產、保證作物更少遭受病蟲害,又不能依靠傳統的“農藥+化肥”套餐模式,顯然要求重慶在種植科技增產上做足“加法”。另一方面,農藥化肥殘留總的來說需要不斷消減存量,在農作物施加這道工序上管住口子做的當然還只是“小減法”;從提升綠色生態的農藥化肥產品角度,轉型、淘汰部分農藥、化肥生產廠家,進而改進整個產業鏈條,需要做的無疑還有“大減法”。
“農藥化肥零增長”決不是一句隨口而出的感嘆或口號。這句話一旦說出便是面對廣大的作物種植生產者、和千家萬戶消費者的莊嚴承諾。這里面既有保障民眾食品安全的責任擔當,還有提高科研能力、進一步轉化科技生產力,推進環境保護與農藥化肥行業生態進步的諸多探索。重慶在2020年率先實現西部地區全面小康的同時,自加壓力實現不打折扣、不講條件的化肥農藥“兩個零增長”,不失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新增可資借鑒的“兩個點”:一個是科技助農增產增收的亮點,另一個則是生態種植可持續發展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