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合成氨年產能超過8000萬噸,年產量超過5000萬噸,過剩率30%左右。受多方面限制因素影響,我國合成氨進口量和出口量均較少,相對于龐大的產量而言,基本微乎其微。
從產能和產量對于圖中可以看出,本年度產量除3月和4月產量較高以為,其他月份產量相對低位,而進口量并沒有配合產量變化,在產量較低的月份,進口量也并沒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看出,產量和進出口量并沒有相吻合。
從進口量價對比圖中可以看出,2016年1-10月進口量均相對較少,進口均價基本維持在300-400美元/噸。從出口量價對比圖中可以看出,2016年1-10月出口量更是少之又少,有的月份出口量僅在20噸左右,國內合成氨產能過剩,產量巨大,為何還需要進口?為何不能擴大出口?
首先從產品質量來看,國內合成氨執行GB536-88標準,此標準規定,氨含量大于等于99.6%,殘留物小于等于0.4%即為合格,國內基本是合格品和一等品,而達到優等品等級即氨含量大于等于99.9%的幾乎不存在,然而國內醫藥保健行業等精細行業需要的合成氨必須保證氨含量達到大于等于99.997%,即所謂的電子級,國內缺乏,所以必須每年從國外進口;正因為我國合成氨達不到優等品,所以出口國外遭遇瓶頸。
其次,從運輸條件來看,合成氨運輸條件苛刻,并且屬于危化品,長途運輸需要較高的條件和設備。目前國內具備出口資質的企業較少,并且設備容量有限。后期應把重心放在開發更大容量的運輸設備上。
由此看出,我國必須淘汰落后產能,引進更加先進的工藝,生產優等產品,并且碼頭運輸條件進一步完善,才能逐步打開出口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