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10月3日,首屆“呂志和獎”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袁隆平院士憑借其對促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貢獻,被授予首屆呂志和獎的“持續發展獎”,并獲得2000萬港元的獎金。這是他獲得的第23個國際國內大獎。
袁隆平在頒獎典禮說,能獲得呂志和獎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他說:“我們在全國有81個百畝示范片,有了經費之后,就可以拿這筆錢買更多的肥料,請更多的人員,去搞高產雜交稻。”袁隆平表示,所得獎金將用于科學研究,發展雜交水稻,使水稻達到更高產量。近年來,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占我國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同時,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越南、美國、巴西等國大面積種植,對世界糧食安全產生巨大影響。
袁隆平院士在頒獎感言中,首先說到的就是,有了經費,可以買更多的肥料,這讓我們化肥界人士倍受鼓舞。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否認化肥風,認為不施化肥就是最好的,甚至有些農民種出了又大又甜的水果,本身是化肥起了很大作用,卻在那里否認施用了化肥。“談化肥色變”實際上是一股歪風,是不科學的,任何作物生長都需要營養,而化肥就是給作物提供營養的。
袁隆平院士一直有個觀念,作物要高產,就要做到“三良”:良種+良法+良肥。種子、農藥、化肥是確保糧食和農作物豐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種子好比發動機,農藥、化肥好比兩翼,三者缺一不可。再好的種子,只有通過精心栽培,才能獲得豐收,而栽培是離不開農藥和化肥的。常言道,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藥。近年來,雜交水稻在東南亞、非洲得到迅速發展,但由于很多非洲國家比較貧窮,那里的農民種田很少使用農藥、化肥,因此,同樣的水稻種子,非洲國家的產量就比東南亞國家低很多。這就足以說明一個問題,農藥、化肥對糧食和農作物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據袁院士介紹,作為超級稻本身,它也是用化肥的。袁院士在第三期超級稻攻關采訪中,他說道:“因為今年新采用了一種超級稻專用肥料,才能確保其畝產達標。”超級稻實驗,種子在不斷改進,所用化肥同樣也是在不斷改進提升。
但現在我國不少地方也存在著化肥農藥施用過量的問題,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影響到生態環境安全。土壤肥力下降、水體富營養化等,已經嚴重威脅到農業環境。因此,袁院士強調,我們必須科學有效規范、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要大力推廣緩控釋肥,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少施用化肥,也能達到穩定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