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從近期的統計數據以及調研情況看,全行業2016年的經濟運行仍將面臨較大的挑戰與壓力。與此同時,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實施,對化肥和農藥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對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做到使用量“零增長”,就意味著要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生產新型高效肥料和農藥。這就要求生產企業加速開發高技術產品,以適應“零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生產企業積極拓展業務板塊,向農化服務市場延伸,通過提高農化服務水平,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用藥,通過“產品+服務”的生產經營模式,在“零增長”的新要求下,贏得發展空間。
2015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連續提及供給側改革,特別是2015年12 月14日政治局會議研究2016年經濟改革時,又一次提出供給側改革要求,明確提出“在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功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供給側改革,問題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給出了問題,不該生產的生產太多,消費需求的東西又供給不足。實現適銷對路和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需求可以促進生產,生產也可以創造需求。所以,供給側改革,必將為農資企業迎來下一個春天。
首先是農業市場基本需求的機遇。中國是13億人口大國,口糧安全仍然是中國不會放松的戰略任務。2014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6.07億噸,雖然實現“十一連增”,但當年糧食進口量首次突破1億噸。2015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在內的谷物及谷物粉達到1629萬噸,同比增長超過60%。確保13億人口糧食安全,確保中國人碗中的糧食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這是中國的既定方針。無論經濟形勢發生什么變化,農業和糧食對化肥、農藥的基本需求還是剛性的,農業市場的基本需求還是穩定的,2015年1~10月化肥表觀消費量數據就是一個證明。
其次是現代農業新需求的機遇。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作物的結構調整也在加快,對高效復合肥、水溶肥和高效低毒農藥、農膜等高端產品的需求會大大增加。行業“十三五”規劃在促進農化產品和農化服務升級目標中,把推動化肥企業由生產單質肥為主向生產混配肥料為主轉變、由生產企業向生產服務企業轉變、加快低毒農藥新品種新劑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的“三個轉變”作為“十三五”發展方向和重點,也為農資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最后,行業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帶來機遇。在最近給國務院領導的匯報中,馬凱副總理明確提出,石化聯合會要研究并提出“行業產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要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個核心,把近期和長遠結合起來,把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結合起來,把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和危化品企業搬遷結合起來,盡快拿出一個可以落地、以項目為重點的行動計劃出來。我們已經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在今年3月份拿出這個“三年行動計劃”。這個計劃也給農資企業提供了一個改變調整的機遇。
農業市場、農資市場是一個具有長遠穩定性、具有技術制高點、具有很高經濟效益的大市場。
應對
供給側改革,農資企業怎么辦?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要按照裝備規模和工藝技術這兩個標準淘汰落后產能。目前農資企業產能大大超過市場需求,不淘汰落后,全行業日子都不會好過,劣幣驅逐良幣將不可避免。
二是加快培育新的戰略性增長點。農資行業應該調整戰略方向,盡管難度很大,只要堅持這個方向,加快調整力度,2~3年內一批新生力量將有機會重新崛起。
三是加快提升管理效率的競爭力。市場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盈利能力上,核心是三個指標,銷售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加值。
四是加快創新農化服務的新方式。農資企業要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角,做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思之)
鏈接一
什么是供給側?
供給側,即供給方面。與供給側相對應的是需求側,即需求方面的諸多問題。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
鏈接二
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于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僅是表象,供需錯配才是實質,因而需要從供給端著手改革。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鏈接三
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2015 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連續提及供給側改革,特別是2015年12月14日政治局會議研究2016年經濟改革時,又一次提出供給側改革要求,明確提出“在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功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