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出臺意見提出至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用量零增長耕地酸化、鹽漬化、污染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農業部韓長賦部長視察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時也重申了化肥“零增長”和肥料“減施”的核心內容即實現畜禽糞便、秸稈和地膜的基本回收再利用的“一修復、兩減少、三基本”方針。
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對農資行業來說意味著持續惡化土壤環境將對未來的施肥模式產生重大影響。許多業內人士預測肥料產業或將出現“拐點”進而引發長期來施肥理念的顛覆。
化肥零增長趨勢不可逆轉
盡管業界存在著對肥料零增長與糧食增產之間矛盾的聲音但中國擁有地球上7%的耕地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卻是全球總量35%。摒棄現行的高農藥、高化肥、高殘留、高污染的農業生產推行環境友好型、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勢在必行。
未來一段時間改善耕地環境、加快污染治理將成為各環節著力的目標化肥用量減少、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也將是農資企業發力的方向。
肥料零增長對于整個化肥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未來的競爭會愈加激烈傳統肥料若在產品工藝以及服務模式上不進行改革創新或將會面臨淘汰。
面對實現肥料零增長的目標陳宏坤表示有兩條有效途徑:
一是大力研發新型肥料將傳統肥料進行再加工在提高產品利用率的同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走質量代替數量之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是尋找更好的替代產品包括有機肥、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等將傳統肥料與之混合搭配使用從而減少化肥的投入量。
此外近兩年腐植酸肥料再次被廣泛關注正成為有利于土壤質量改善、環境友好的肥料之一。
多途徑促肥企轉型升級
曾有學者表示我國現在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發達國家的兩倍。目前我國農業面臨的關鍵問題是種植主體過度依賴化學肥料使得土壤耕地質量受到嚴重威脅。要想實現肥料用量零增長目標未來必需要擺脫傳統化肥思維定式的束縛建立以化肥質量交換糧食產量的思想實行有機+無機的新型施肥模式不僅為其提供全方位營養供應還能起到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耕地質量的雙重作用。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白由路認為當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威脅。那么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三個方面出發:
第一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
第二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
第三從長遠考慮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從發達國家看減少化肥施用量也并未導致糧食的減產。以法國為例2003-2005年的每畝化肥施用量較1990-1992年減少30.8%而谷物卻增產5.7%。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瑞士。2003-2005年該地每畝化肥施用量較1990-1992年減少46.7%谷物也增產4.3%。
上述兩地成功的關鍵則在于要科學、合理的施肥。此外因地制宜也是提升施肥效果的有力舉措要充分了解土壤的各種限制因素后根據作物的營養規律注意施肥的安全濃度、合理用量、養分平衡就能將肥料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達到減量增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