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良和提升我國耕地質量,農業部提出,2020年我國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的目標,這無疑對化肥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行業一個不可回避的挑戰。任何行業的進步,都難免經歷革命式的發展階段,化肥行業在面對生態可持續現代農業的發展,土壤質量的改善,國家糧食安全等重大內外在需求時,沒有例外。實現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給行業的時間是緊迫的,僅僅5年的時間,唯有積極思考和正面應對這一挑戰,且聽聽行業的看法和聲音。
“零增長”挑戰已成肥料行業發展重中之重
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說,距離2020年肥料實現零增長目標還有五年時間,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肥料零增長對于整個化肥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未來的競爭會愈加激烈,傳統肥料若在產品工藝以及服務模式上不進行改革創新,或將會面臨淘汰的可能。農業部基于糧食產量、品質有效保證的前提下提出肥料零增長,對于化肥企業來說,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
目前耕地質量建設問題在政府政策的呼吁倡導下,農資行業、企業以及終端的種植者對于耕地質量問題都給予高度關注。土壤與肥料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關注土壤健康已成為肥料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肥料—土壤—作物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于一個生產企業來說,如何生產研發出高養分利用率的新型肥料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燕國勝說,我國的耕地質量不斷下降,隨著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農產品產量呈現從增長—持平—下降的過程,所以要共同來改變以數量換產量的現狀。距離2020年實現肥料零增長還有幾年時間,農資企業要認真解讀農業部提出的“一修復、兩減少、三基本”戰略思想,在保證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以及確保后期配套設備的跟進,對于像根力多一樣的新型肥料企業而言,未來新產品研發要有對現下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包括針對不同地區的土壤狀況、土壤肥力進行創新研發,為耕地質量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面對實現肥料零增長的目標,陳宏坤表示,有兩條有效途徑:一是大力研發新型肥料,將傳統肥料進行再加工,在提高產品利用率的同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走質量代替數量之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二是尋找更好的替代產品,包括有機肥、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等,將傳統肥料與之混合搭配使用,從而減少化肥的投入量。
近兩年,腐植酸肥料再次被廣泛關注,正成為有利于土壤質量改善、環境友好的肥料之一。山東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良進說,泉林作為一家生產腐植酸水溶肥料企業,采用獨有的“泉林模式”,基于可再生資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天然植物秸稈中提取黃腐酸,進行深度加工,形成產品,應用于農業產業中,開創了一個規模化、低成本、高技術生產黃腐酸的新途徑。泉林的模式切合了當前農業發展的需求,郭良進說,“我們做好了迎接行業變革的充分準備。”
改變發展理念,走質量替代數量轉型之路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白由路認為,當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威脅。那么,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三個方面出發:第一,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第二,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第三,從長遠考慮,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中科院先進技術創新研究院、上海嘉定創新與育成中心節能環保所所長劉文治說,我國現在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發達國家的兩倍,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是種植主體過渡依賴化學肥料,使得土壤耕地質量受到嚴重威脅。通過實現肥料用量零增長目標,未來要擺脫傳統化肥思維定式的束縛,建立以化肥質量交換糧食產量的思想,實行有機+無機的新型施肥模式,不僅為其提供全方位營養供應,還能起到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耕地質量的雙重作用。
要建立起微生物+作物根系+礦質營養+有機營養為一體的施肥理論,使土壤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提高,才能最終實現肥料用量零增長。未來企業在化肥零增長時代背景下,必須與國家農業同步發展,重視每一發展階段的熱點問題:第一,要重視化肥產品工藝的創新,研發符合農業生產需求的高質、低價產品;第二,重視后期配套設備的跟進更新,再好的肥料也需要先進的灌溉施肥技術,實現灌溉、施肥等企業“聯姻”,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劉紅芳表示,目前,我國在耕地質量維護與提高方面存在工作盲點,嚴重影響耕地產出。近年來,肥料登記的著眼點更多關注于與農產品和耕地質量安全、產品使用效果評價方面。這些產品多具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特點,顯示出農業投入品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清說,土壤質量與肥料使用效率密切相關,傳統的N、P、K肥料需要進行深加工,要贏得持續發展,必須更新觀念、打破傳統,走質量替代數量發展之路,才能真正實現減少肥料用量的目標,保證土壤耕地質量。當然,好的肥料需要通過高端施肥灌溉設施來實現,包括現在的種肥同播、測土配方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方式的出現,標志我國農業已邁向更高階梯。
企業要長遠發展,保護耕地是一種責任
面對我國化肥產能過剩的現狀,作為農資企業今后應如何去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這個目標?白由路給出了建議。他說,化肥用量零增長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它的提出也是在傳遞著一個信號,告訴大家不光要關注化肥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它的負面作用。肥料企業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主要從生產和服務兩方面加強重視:第一,在肥料生產方面企業要生產出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創新型肥料,在養分數量、養分比例、養分形態和肥料助劑這四方面要不斷創新,加強研究。第二,在肥料服務方面,農民買到肥料的同時企業需要指導農民怎樣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實際上也是加強售后服務。企業有好產品和好服務才能站穩腳步。
劉紅芳介紹說,現已獲得登記證的緩釋肥料是包膜尿素或包膜氮磷鉀復混肥料,包膜尿素產品可適用于大田作物、園藝作物等,而包膜氮磷鉀復混肥料僅限用于園藝作物。這符合國際上這類產品的通行要求,即包膜氮磷鉀復混肥料的緩釋肥料不在大田作物上使用,以限制過多的包膜材料進入農田。此外,肥料增效劑也必須要在肥料登記證上標明增效氮肥適宜區域和土壤類型,因地制宜,形成差異化使用習慣,防止盲目用肥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耕地質量安全。
針對肥料生產工藝以及后期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陳宏坤分析說,一是從產品工藝進行科技創新,應大力使用控緩釋肥、水溶肥等高效專用肥料,同時,后期的施肥配套設施必須跟進到位。未來金正大發展將緊緊圍繞“科學施肥,精準施肥”方向,研發具有差異化特性的專用肥料,精準掌握肥料的最佳釋放期、中微量元素的最佳養分配比以及有機+無機的最佳施肥方式,因地制宜,針對特有作物進行差異化施肥,改變傳統的肥料以用量贏得高產的施肥模式。二是進行服務模式創新,近些年金正大正在逐漸地擴大農化服務團隊,真正扎根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種植一線出現的突發狀況,手把手帶領農戶進行科學施肥、科學灌溉,杜絕化肥過渡以及錯誤施用的現象,在實現化肥零增長的環節中盡到應有的責任。
要將土壤耕地質量建設作為肥料企業研發生產的關鍵點,不僅要在化肥的產品工藝上下功夫,還要重點考慮耕地對于肥料的吸收情況。燕國勝說,肥料與土壤就如同食物與胃的關系,再好的肥料都需要土壤來“消化”。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測土配方施肥,目的在于用對肥,淘汰掉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但用對肥不等于用好肥,通俗來講就是“改的對,吃的上”才是終極目標。
改革勢在必行,企業如何將長遠發展與現實需求有機結合,是未來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要有迎接挑戰的勇氣,迎難而上。在耕地質量急劇下降的今天,作為化肥生產企業能為耕地做些什么?不僅僅是為耕地提供“糧食”,更重要的是在生產、研發、推廣肥料的過程中建立起保護耕地質量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關鍵在耕地質量。沒有健康的耕地,就沒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沒有肥料產業的持續發展。在肥料零增長時代,肥料企業應攜手,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保護耕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