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曹劌論戰》云:一鼓做氣,再而衰,三而竭。
針對國際市場做空中國出口窗口期尿素的情況,行業協會發出倡議,要求企業堅決抵制。倡議發表時,市場上一片熱議,各方競相轉發信息,大多數人認為是市場筑底的征兆,印度的區區32萬噸中標量也驗證了倡議的有效性。對此,筆者有自己的看法:理論上說,協會做這樣的事也是職責所在,發表這個倡議也是恰逢其時。從目前看效果不錯。這算是在一路下跌的中國尿素出口價格戰中敲響的第一鼓。
筆者認為,這次的倡議生效,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其必然性在于國際采購中國尿素的價格已經沖破很多企業的成本價,企業確實不應該應標。其偶然性在于,企業為何要等到協會發聲,才抵制招標,難道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成本底限嗎?企業究竟是以什么原則參與國際市場交易。筆者認為:如果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一個機構發出倡議,各企業才能想清楚自己該何去何從的話,哪就有問題了。
在化肥行業市場化的進程中,我們曾經歷過市場被國家政策強力干預的時期。當初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執行化肥最高限價,但效果欠佳。企業會通過其它的辦法鉆空子,使限價令形同虛設。我無意把協會發出的倡議與國家政策相提并論,但我覺得這種呼吁的影響力肯定不如國家政策更有力量,因為協會沒有執法權,企業違規了,協會如何處罰?
理性地看,假如氮肥行業解決不了過剩問題,價格就可能繼續下跌,就可能會有企業依然去集港;假如出口價格比國內劃算,就一定有企業給國外供貨,外國貿易商做空中國尿素的事情還會發生。
在市場經濟體系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準則和對形勢的判斷,群體趨同的準則和判斷就形成了行業的大趨勢。適當的外力對企業的準則和判斷進行引導和調控是可能的,但這樣的引導和調控必須從根本入手,不能只是堵一下,不從解決根本問題入手。筆者很高興地看到,印度這次的中標數量只有32萬噸。這個結果算得上是不錯。
筆者此前已經做過預測,印度的這次招標是博弈的第一輪,做空中國尿素市場是必然的,但做空中國尿素失敗也是必然的。前期的大量出口、國內產能并未完全釋放、國內剛性需求的存在完全可以做到低于中國國內現行的價格就不出口,從而給國內出口的企業以底氣。事實情況也是如此:雖然港口有近200萬噸的庫存,但在這次印度招標中,并沒有互相傾扎、兵敗如山倒。我們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因為我們出口價格的競爭力已經大幅提高:去年中國尿素FOB平均價在300美元/ 噸,但銷量創了歷史新高;按照目前的價格測算,到了窗口期,我們的FOB價格還不到290美元/噸,也就是說維持目前的價格,中國的尿素出口只會比去年大幅增加而不會減少。正是因為國內國際發生的變化,我們有底氣說,目前國際市場做空中國尿素的陰謀不會得逞,我也希望中國尿素企業市場分析一定要理性,采取的手段一定要可行、可復制。
我們不能每到這個時候,都希望靠協會發出倡議來應對。避免出現“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