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業是產能過剩的“大困難戶”。國內很多行業都存在這個問題。根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中國有22個工業產業產能相對過剩。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在政協禮堂召開“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化解產能過剩”提案辦理協商會。針對產能過剩頑疾,大家提出的解決思路包括拓寬內需、“走出去”、利用稅收手段、強化環保杠桿、產業政策率先轉型、強化金融體制競爭、創新宏觀調控機制等。總的說,就是讓市場和政府共同發力。
過剩現狀堪憂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表示,產能過剩問題是國家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截至3月8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收到有關化解產能過剩的提案已立案47件,還有1000余件提案正在審查中,預計有關化解產能過剩的提案數量將超過50件。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會上提到,石化聯合會專門提交了化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的材料,14個子行業幾乎都存在過剩問題,而且設備利用率很低。李毅中說:“面對產能過剩這個普遍現象,我們要敢于面對,增加危機感、緊迫感。”
過剩成因何在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認為,這輪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是地方政府追求GDP和稅收。中國汽車玻璃協會會長曹德旺委員說,重規模、輕技術是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
九三學社中央專職副主席賴明自問自答:“為什么化解產能過剩多年了,越化解越過剩?這輪產能過剩有主觀原因。政府干預過多、企業盲目投資、產業結構不合理等,都要認真思考。”
政府該做什么
安徽省工商聯主席李衛華建議相關部門創造法制和管理環境,完善投資指引、信息服務機制等。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凡認為,給過剩產能“斷血”,才能使資金投入到新興產業上。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志彪提出,當前扭曲市場機制的產業政策到了率先轉型的關鍵時刻。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李讜、天津吉昌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孫太利、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等委員提出,政府要職能轉變,弱化對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的干預,從重審批變成重監管,并支持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行為。
產能過剩是當前經濟一個突出矛盾。國務院去年10月出臺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短短幾個月出臺14個配套文件,涉及環保、土地、價格、財政、標準等領域。
應對過剩已初見成效
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提出,目前產能過剩盲目擴張的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控制新增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等硬約束,創造公平、統一的競爭環境,擴大國內外市場有效需求,建立動態監管機制是發改委開出的下一步化解產能過剩的“藥方”。
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當前將嚴控產能總量,對違規在建和已建成的項目進行清理,在嚴禁新增產能前提下,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建設項目實施等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等。